有扈氏何許人也?《韓非子》記載,“昔者有扈氏有失度,讙兜氏有孤男,三苗有成駒,桀有侯侈,紂有崇侯虎,晉有優施,此六人者,亡國之臣也。”有扈氏為古部落名,居住於現在的陝西戶縣附近,與夏同姓姒,是夏之屬國也稱為“扈國”,戶縣地名正是由此而來。在往前尋其源頭,相傳為少皞(也稱昊,堯舜之前為帝摯,帝摯前為帝嚳,帝嚳前為顓頊,顓頊前就是少昊,即玄囂也稱為青陽,在窮桑(今山東曲阜)定都建城,故又稱為窮桑帝))時主管農事和社會風氣的官名為“扈”。扈姓來源根據《潛夫論箋、後漢王符撰、誌氏姓第三十五》:祝融之孫,分為八姓:己、禿、彭、薑、妘、曹、斯、羋。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以飲食之,龍多歸焉。乃學擾龍,以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朡川。朡夷、彭姓豕韋,皆能馴龍者也。豢龍逢以忠諫,桀殺之。凡因祝融之子孫,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溫、董。禿姓朡夷、豢龍,則夏滅之。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薑姓會人,則周滅之。《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在《金樓子卷一?興王篇一》中也有“九扈為九農正,天下大治焉。”杜預注:“扈有九種也……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教民事。有扈氏既得名於負責農業及宣傳部長的職務,況僅僅距離帝堯三代,說明有扈氏對啟的反抗不但代表有扈氏的實力,更彰顯了很多民意與正義,即他代表了老百姓的呼聲。《淮南子.齊俗訓》說:“有扈氏為義而亡”。所謂“義”就是指“禪讓製”。其實姒啟與有扈氏之戰並不順利,先秦典籍裏則記述為姒啟戰而不勝最後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德服了有扈氏。如《呂氏春秋》也載“夏後相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複之,夏後相啟曰:‘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鍾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由此看來當時夏啟是明白自己的道德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