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變私有竊國為家——國盜之祖宗夏禹(約公元前2208-2198年)1(3 / 3)

從另一麵我們從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對禪讓製的爭論,以及先秦的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雜家等不同學派的觀點一致性,反到證明了堯舜實行禪讓製是史實無疑。但自夏禹家天下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世襲製已成為不二的公理,其理念已經深植人心,就連老百姓們也覺得父位子承是天理。比如認為禪讓製存在的孟子也認為“如果這時有人要禪讓君位,簡直是違背天理、大逆不道。”中國曆史就有個因此而死的很慘的領導——燕王噲,《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公元前318年燕王姬噲在寵臣蘇代(蘇秦的兄弟,蘇秦兄弟五人,蘇秦、代、厲、辟、鵠)和鹿毛壽的勸說下,將王位禪讓給國相子之,而他卻樂於當甩手掌櫃麵北稱臣,結果子之為政三年燕大亂。孟軻(孟子)對齊王說:“現在去討伐燕國,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紂那樣的好時機,千萬不能失掉啊。”可見儒家思想發展到“亞聖”孟子時代,已徹底淪落為家天下主體思想框架內的孝悌忠義論了。齊宣王田辟彊聽孟子這麼講,就命令大將田章子率領軍隊討伐燕國。就是燕國的百姓、士兵們也認為姬噲的做法很“混蛋”,結果城門不關閉也不迎戰繳械投降,使齊國軍隊兵不血刃的闖進燕國國都,把燕王姬噲這個“違背天理的昏君”殺死。現在對這一曆史事件不僅有史料為佐證,還有金文相參照,在出土的中山國鐵足銅鼎銘文上,就有中山國中山國相邦司馬賙(司馬喜)統兵參與討伐燕王噲的記載,並點名提到燕王噲,並以其“不義”之名去征討燕國,並趁機占領了燕國的許多城池土地。由此我們看到在春秋戰國時代,對於堯舜的禪讓製是不乏其認知且敢付諸於行動的人的,但同時卻是幾乎所有家天下傳承者們不可接受的,這恰如解放初期美歐等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持續高壓和演變。因此燕王噲“被異類、被精神病”,被“國際社會”群起攻之,況且他的禪讓隻是一個暴君換成另一個異性暴君缺乏民意支持,式微力寡的姬噲被當做異類處決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從另一方麵來講,古代中西方的選舉都是有其局限性,即都是在統治階級內部即具有“族人資格”的本部落、或部落聯盟內實行的,中國古代堯舜的“元首”禪讓,究其本源是“四嶽”即各部族首領共同選舉妥協的結果,並實行終身製。通過對比,西方自詡發明最早的民主議會,同中國古代的禪讓製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比如希臘自公元前776年奧林匹克平原競技為信史,即記載了其執政官的即由雅典城邦妥協選舉的結果,且這個城邦的“共主”到公元前752年才由終身製改為任期10年製,同樣作為“武林盟主”的“執政官”是由世襲貴族憑借自身實力而輪流坐莊的,而隱藏於這種“公平”後的,對執政官的爭奪博弈同樣是血腥的,因此雅典文明最終也是灰飛煙滅了,就如同禪讓製即堯舜王朝 “璿璣玉衡”應用的失傳一樣。西方人既然敢說西方“自詡”的民主始於或繼承於雅典文明,而我們的文明則不能說沒繼承禪讓製的曆史文化遺產。僅從這一點來講,中國的民主萌芽及實施要遠遠早於西方,隻不過進入信史時期後這段曆史完全被帝王之道淹沒罷了。

有人則引經據典的否定禪讓製的存在,說帝舜也是黃帝後裔,而堯傳舜也等同於家族內傳位,所以帝舜得掌帝位也等於黃帝家族內部的世襲,進而從血緣傳承上否定禪讓製。此說尤為荒謬、幼稚了。帝堯之前實行的是父傳子叔傳侄的家天下的傳承模式無疑。帝堯名放勳(約公元前2357-2258年)本就是個官二代,他的指揮棒是從他哥哥帝摯(公元前2367-2358年)那得來的。據《史記》、《竹書紀年》記載,他哥帝摯接班後沒執政能力,隻幹了7年CEO就被氏族部落議會罷免了,被迫把家族的指揮棒給了帝堯,可說帝堯的位子是從他爹高辛氏帝嚳(又名帝俊)那接手來的。如按《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帝嚳是接他叔叔高陽氏帝顓頊的班,帝顓頊又是從爺爺黃帝世襲帝位的。以輩分論,高辛氏帝嚳是黃帝的重孫子,而高陽氏顓頊則是黃帝的孫子,帝顓頊與帝嚳也是地道的叔侄關係。高辛氏帝嚳的爹叫蟜極,蟜極的爹叫玄囂,玄囂的爹就是黃帝,而黃帝娶嫘祖生的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昌仆生下高陽,《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昌意降居若水產帝乾荒”古史者認為乾荒就是高陽,黃帝死後,高陽即帝位就是顓頊帝。而據《左傳》、《竹書紀年》、《漢書》、《金樓子》、《冊府元龜》等書記載,黃帝先把帝位傳給了兒子玄囂(也名帝摯、青陽、元囂)即少昊金天氏,而後才由金天氏傳給侄子帝顓頊高陽氏,自黃帝後至顓頊大體上是叔侄相傳的。還有另外一個說法:顓頊與帝嚳都是黃帝的曾孫子。根據《山海經.海內經》載還要添加一代人韓流,“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皇帝妻嫘(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麵豕喙(hui),鱗身渠股,娶涿子阿女,生顓頊”。但從根上大的原則沒有變,等同黃帝把領導權一代代傳給了重孫子帝堯。

為什麼說帝堯傳位與帝舜屬於禪讓,重中之重就是要論一下帝舜(前2255-前2208)出身與生存現狀。不可否認帝舜也是黃帝後裔,試問一下當今天下的中國人又有哪個不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的呢!而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韋昭注釋說:“因當官賜姓的共十四人,其中有二個人姓姬,二人姓己,所以說有十二姓。”】也就是說在黃帝的親兒子中,即在黃帝的第一代傳人中,沒有姓氏不能記載於史冊的還有十一個兒子呢,就別說像帝舜這樣離黃帝八九代的人有多少,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最後寫道:“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如簡單地把帝舜跟我們現代人相比,他離我們的老祖宗炎黃二帝當然近了幾千年,可如果縮短到帝舜哪個時代,他離黃帝已不近了。我們按輩分把堯舜做個對比,據《史記》記載,有虞氏帝舜姚重華,往上排,帝舜的爹是2瞽叟,瞽叟的爹是3橋牛,橋牛的爹是4句望,句望的爹是5敬康,敬康的爹是6窮蟬,窮蟬的爹是7顓頊,顓頊的爹是8昌意,昌意的爹是9黃帝。帝堯陶唐氏又叫放勳姓伊祁,往上排:帝堯的爹是2帝嚳,帝嚳的爹是3蟜極,蟜極的爹是4玄囂,玄囂的爹是5黃帝。由此看出帝堯則是黃帝的第四代玄孫,帝舜則是黃帝的九代耷拉孫了!從當過最近一任領導的帝顓臾至帝舜,已經七代了。舜見了帝堯應叫帝堯老老爺爺,而且還是個叔伯輩分的。假如我們回憶自己7、8代以上的老祖宗,除非有族譜可查恐怕誰都想不起來了,更何況帝堯那個連甲骨文、金文都不存在的時代,如同漢獻帝翻族譜查劉備那樣,如果不是劉備拿槍杆子扯大旗搞革命,建立起自己劉關張的小小創業團隊,恐怕獻帝也不會翻翻家譜認他這個皇叔,雖然都姓劉,他也就是個編草鞋的。同時帝舜在被舉薦時不僅僅身份低微,且還是個沒能力娶媳婦的單身漢,且從窮蟬開始到帝舜都是非常一般的小老百姓,據《史記》載 “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因此帝舜之所以被舉薦不是因為他的政治地位或背景以及錢勢,而是因為他的道德水平高,按四嶽的說法“不至於幹邪惡的事兒”即史記所記“不至奸”。帝堯選擇身份低微,宗族輩分遠遠不及的兒子的帝舜來接替自己,是禪讓製的存在的第一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