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礦下石壁(1 / 2)

深入地下四百米的礦洞,這裏本該是一群煤礦工人幹活的地方,現在卻變成了一群身著製服,帶著眼鏡,手中拿著一把把刷子的讀書人。

經過兩個月的打掃發掘,礦洞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石壁。

一個高約三丈,寬兩丈的大石門映入了眾人眼中。

在這些戴眼鏡的工作人員中,領頭的是當地考古學院的教授,看到這一幕,口中不住的驚歎。

“造化,造化啊!”

礦洞位於山西省的西南地區,本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礦之一,自從建國以後就一直在開發,不過隨著煤礦產業的蕭條,煤礦雖然依舊沒有停止開采,開采出來的原煤卻遠不及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本是接近停工的煤礦,卻因為兩個月前,井下作業的礦工們一個驚人的發現,讓這個煤礦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礦工們像往常一樣重複著繁重的工作,機器挖到一半時突然停止了工作,井下工程師趕緊前來查看機器的情況,經過不斷的修正調試,始終沒有找出任何問題,這些井下作業的機器似乎就這麼無故失靈。

井下作業,大型開采設備前進容易,倒退難,眾人束手無策之下,隻得將設備往回退開。

設備退開的一瞬間,當即有人大喊一聲。

“快看,這裏有東西!”

一個刻滿了圖畫的石壁裸露了出來,眾人這才意識到,讓這大型開采設備無法前進的東西,竟是一麵石壁,恍然明悟之餘,無不驚歎。

這石門刻畫十分古老,不知曆經了多少歲月,且居然埋藏在這地下四百米之深,卻無人知曉。

此時井下都是工程師和煤礦工人,個個都在交頭接耳,甚至有人開始猜測這東西出現的吉凶。

現場領頭的工程師首先反應了過來,當即拿起了對講機,聯係地麵。

不出半天的時間,當地市政部門就做出了應對措施,召集當地曆史學家、考古學家十餘人,以井下作業的礦工做幫手,對那石壁進行發掘。

起初這石壁的出現,加上煤礦中有人胡亂猜測,認為這石壁出現乃是不祥之兆,誰也不願再下礦井。

可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了配合臨時考古隊的工作,再加上,礦井下若是發現了古代遺跡,甚至是巨型墓葬,這塊瀕臨倒閉的礦山便又會成為一個聚寶之地。

煤礦老板沈三是個十分精於算計之人,即便將來這裏要被政府充公,自己也會得到一筆不小的補償。

這些年頭隻是在沈三的腦中轉了一圈,當即便宣布,誰要是願意下井配合臨時考古隊的工作,工資翻三倍。

要知道礦井下工作雖然危險,原本的工資也已經很高了,翻三倍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當即便有十多人答應下井幫忙。

經過考古隊和礦工們兩個月的小心發掘,石壁終於漏出了原貌。

煤老板沈三,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地,不怕這裏不出東西,就怕沒有東西,否則,這些日子沈三的投入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饒是他早有了心理準備,卻沒想到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如此巨大的一麵石壁,花費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