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泰囧》買光線投資就這麼簡單(1 / 3)

看《泰囧》買光線投資就這麼簡單

財封麵

作者:王奇

演員王寶強台詞:“一個蔥油餅賣兩塊五,一個成本大概一塊,一天賣800個。”徐錚馬上回應台詞:“那一月能賺兩萬六,完全可以賣給加盟商;如果每家加盟費5000元,你在北京開100家店,每月加盟費就是50萬,一年就是600萬;如果全國有5000家連鎖店,每年就可以賺3個億,不出兩年,就可以在主板上市了。”

在2012年年末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中,王寶強和徐錚的這段對話,讓觀眾們驚奇地發現,賣蔥油餅原來也可以如此賺錢。這部讓觀眾3分鍾一小笑、5分鍾一大笑的影片,撥動了人們最為癢癢的那根歡笑心弦,讓這個無高科技、無大場麵、無巨投資的“三無”電影在 歲末年初,演繹了一出簡單投資的賺錢大戲。

《泰囧》囧了所有人

2012年12月12日《泰囧》上映,同期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巨製大片。也許誰都沒有把《泰囧》這個小弟放在眼裏,但就是這部僅有3600萬元製作成本的徐崢導演處女作,上映之後的表現,如同徐錚在電影中的台詞一樣,成為國產電影中的“奇葩”。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影片《泰囧》製作和營銷總成本近6000萬元,其中製作成本為3600萬元,影片花費的營銷成本大約2400萬元。如果按票房和版權等收入12億元計算,光線傳媒票房分成4.56億元,刨除6000萬元的成本,將給公司貢獻近4億元的利潤。

這部小成本電影從上映當天,就開始了賺錢的破紀錄曆程:單日票房紀錄、單日觀影人數紀錄、單日排片紀錄……更為誇張的還是票房:3天過1億,4天過2億,6天過3億,7天過4億,21天過10億。

這部影片的票房預測也是一改再改,從最初的3億,到5億、7億,再到10億、12億……如此密集的票房預測修改,也為中國電影票房史留下了傳奇的一筆。

《泰囧》如此瘋狂,確實囧壞了所有人。“此前有電影公司的人跟我說能到4億,那會兒我也不敢想。”作為製作方和發行方的光線傳媒集團總裁王長田如此回憶。

影片的導演兼主演徐錚這樣評價票房奇跡:“等到它過了5(億票房),很快衝到8(億票房)的時候,這電影已經不屬於我了。它變得像脫韁的野馬一樣。”

那麼,《泰囧》是怎樣成為“奇葩”的呢?

泰囧為什麼這麼火

《泰囧》的成功,說到底,還是它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最基本的要素。

首先說說天時。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大家都有這種感覺:笑變得越來越“昂貴”。尤其是在2012這個充斥著“世界末日”言論的年份,“ 辛苦一整年,到了年底,就是圖一樂”成為大眾的心聲,去電影院看喜劇,成為多數人年末的保留節目。而喜劇題材的《泰囧》恰好滿足了廣大觀眾的需求,而且它讓笑變得極為“廉價”,一場幾十元票價的電影,在105分鍾裏,可以讓人大笑很多次。

在觀眾需要“饅頭”的時候,給了觀眾“饅頭”,而不是讓觀眾去思考沉重的曆史,也許這就是《泰囧》最簡單的智慧。好題材讓《泰囧》占盡天時。

說完天時,再說說地利。每年歲末都被寄予搞笑眾望的馮小剛,2012年改打悲情牌,一部反思曆史的《一九四二》硬是被推進了賀歲大潮。同樣以大片架勢拉開宣傳攻勢的《王的盛宴》,炒冷飯的故事沒能提起觀眾多少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