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星火·中短篇小說》2013年第2期(1 / 2)

評《星火·中短篇小說》2013年第2期

讀者評刊

作者:朱瑾潔

“重磅中篇”欄目呈現了《星火·中短篇小說》“好看”視野下的“典藏”,深受廣大讀者偏愛。本期《一棵樹的聖經》,就是一篇佳作,標題凝練老道,結構緊湊自然,語句短促有力,語境寓意深遠,語言質樸風趣,特別是那沒心沒肺的笑,那打情罵俏的鬧,那沒大沒小的煽,沒有一處不打動著我,感染著我,讓我在迂回曲折的意境裏借著方言俚語去慢慢品味這方鄉土,這方人。正如作者所說的,“不僅畫出他們的音容笑貌,還要畫出他們隱藏心底的世界”。

“置頂”欄目一向深受讀者關注,此期江華明的《蟋蟀》是不二選擇。蟋蟀即是昆蟲,亦是情趣,更是由此延伸觸及到的那個特殊曆史時期人性的道德底線。小孩馬赫也好,大人黎一民也罷,雖然一時半會難以看懂想明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可念想沒有停息,行動也沒被製止,都是通過自己苦苦掙紮來處理特定曆史氛圍裏的那起“反革命事件”,可現實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和單純,誠如作者有意將小說主人公命名為黎一民,你想,一介普普通通黎民百姓,哪有通天之術,要想改變,迎接他的隻能是喝叱和謾罵,進而被開除,最終成為“幹瘦的瘋子”,這也是那個時代漸趨良心發現的黎一民最好的歸宿。

——(山東棗莊)朱瑾潔

收到《星火》中短篇小說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從第一篇中篇小說《蟋蟀》開始讀起。

乍一看標題,我以為是寫蟋蟀或者和蟋蟀有關的故事。小說的開頭寫因受到父親的牽連而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去參加郊遊的馬赫,獨自在家找可以打發時間的“樂趣”。他在撒尿的時候用尿灌出一隻二尾子蟋蟀,看到這,我還真以為故事會按照玩蟋蟀這個思路發展下去呢。於是,繼續往下看,結果,下麵講述了馬赫被同齡的小鬼們欺負,如何抗爭的情景。這為後麵的馬赫加入“青龍幫”,與“十劍幫”進行對決埋下伏筆。馬赫的命運似乎早就注定是悲催的,他沒能經受得住那個時代之重,盡管他腰裏別著刀,敢和陷害自己父親的猴子一夥拚命,可他最後卻落得腳筋被砍斷、終身殘疾的結果,這似乎就是作者給這篇小說取名為《蟋蟀》的原因。玩蟋蟀,無非就是“鬥”,蟋蟀和蟋蟀鬥,人和人鬥,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馬赫像是蟋蟀一樣,具有抗爭精神,最終卻不能逃脫嚴寒帶來的悲慘命運。

通篇讀完這篇《蟋蟀》,我為作者江華明給我們帶來那段塵封的記憶表示感謝!作者將文中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語言形象生動,故事絲絲入扣,帶著讀者往下看,讓讀者心裏緊繃著一根弦,一直關注著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如何。這是我看到的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長春)邵恩鎖

斷斷續續得到過幾期刊物,每次都認真地閱讀,品味。本期我喜歡的作品有三篇,淩可新的《幸福扣》、歐陽娟的《我有票》和樊專硯的《新床的聲音》。

《幸福扣》和《我有票》所寫的都是農村人追求幸福這一主題,但兩者又有不同。前者氣氛緊張,筆墨凝重,王五成命運多舛,幾番挫折,讓讀者不由得心生同情。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個農村男人對他的妻兒的無私付出。後者筆調輕鬆,菊芹的命運在自己的抗爭和探索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當然,我個人認為本文內容上還可充實,比如結尾有點倉促,此觀點僅與作者商榷。《新床的聲音》中馬氏沒把孫子帶好,孫子死了之後的那種痛苦、無助,讓人讀後揪心,而女兒女婿對自己兒子死後的漠然,則讓人想上去摑一巴掌。同時作品還從側麵反映了一個問題:農村大量青壯年逃離鄉土,留下子女由年老的父母撫養和教育,其質量如何保障?正如文中的馬氏,如果她身邊多有一個年輕人,孩子也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