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空有一身好本領(新補落下段落)(2 / 2)

孟老爺悄問孟約:“可中意?”

孟約:“還好,這人挺有趣的,也很具修養。”

“那便好,先處著。”大明少年少女結親,都會留個半年時間盡量叫兒女多接觸接觸,待到確定是個能相伴一生的,這才會開始過三書六禮,走正常婚俗禮儀。

孟老爺連吃飯的工夫都是擠出來的,隻與孟約幾句話,便要趕緊回工部去,蒸汽機的推動力,一旦點破了,大匠們的腦洞比孟約不知大多少。孟老爺叮囑幾句後,便騎馬回工部去。

盧宕則因與好友有約,也得離開,盧宕走沒多久,王醴放班回來,趕上下午休沐,便洗漱一番,換下公服過來看爐子。爐子前段時間有了大名,盧昆閬與呂擷英商量了差不多九個月,終於商量出結果來——盧樹安,取自宋人舒嶽祥的詩作“安道隻應深樹裏,青山不見便回舟”。

在看爐子的時候,照顧爐子的仆婦笑起今上午的事,本身是好意,為打個趣解個悶。沒想,王醴一聽心知不好,將爐子抱給仆婦時,都有點出神。仆婦連忙上前,把爐子接過,王醴這才問道:“孟師妹現在還在這裏,還是已經回孟園去了?”

“還在這,並未回去。”

王醴遂去畫室,這個點剛用過飯,孟約一般會在畫室外的花園裏散步。畫室外種著幾株苦楝樹,端陽節方過,紫色的楝花便漸砌滿一地,孟約這時正在聽呂擷英楝花:“宋人王祺詩‘開到荼靡花事了’,實則不然,一春花事,開到楝花才算了。二十四番花信,寒始穀雨終,梅花第一,楝花收尾,之後方是綠肥紅瘦夏節氣。”

如今,孟約也算勉強能接著一點,全賴呂擷英不時撿著碰上的那麼一兩句,因應景孟約也都能記住:“怪不得陸遊梅花是無意苦爭。”

“太祖卻寫過更貼切的‘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

孟約:雖然太祖很少做抄襲狗,但是我相信,如果他不是工科男,能通背明以後詩詞,他絕對絕對要讓明朝以後的閱讀理解,完全換一批文章。

穿越者太祖的詩詞,叫孟約來鑒定,委實跟她差不多,也就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水平,上大學以後絕對沒怎麼接觸。

“先生,二十四番花信,你覺得最貼切的詩作各是什麼?”

“你這問題叫為師怎麼答,千古詩家,各有各的好,單提一首詩,這倒要叫人覺為難。”呂擷英思量著,很是難找出孟約所言“最”貼切的。

這時候,王醴走入花園中,輕踩腳下淡紫楝花,一步步走近孟約:“開花不與眾芳期,先得江梅破白時。”

“這是茶花,王之道寫的。”呂擷英與孟約解一句,看向王醴,稱許道,“這句恰好得宜。”

不是寫茶花最好的,但用在二十四番花信上,確實極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