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剛接觸網絡寫作的新人來說,寫一部長篇小說是件非常冒險又不討好的事。而吳雪嵐就因為那麼一點好奇心,想去嚐試自己從來沒有試過的事情。無疑,在眾多小說中,《紅樓夢》是對她影響最深的小說,她曾先後看過十多遍。有了一部《後宮甄嬛傳》的整體框架,她便借鑒《紅樓夢》的寫法。首章寫出後,吳雪嵐取了一個“流瀲紫”的網名,將所寫的部分傳到了晉江文學原創網絡上。
流瀲紫這個名字看上去很婉約,卻隱含著一種特別的含義:那時,吳雪嵐正與一位叫鄭溜的學長熱戀,且許下了“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海誓山盟。寫小說時,正巧有一款唇膏有著這麼個諧音,吳雪嵐愛不釋手,將之取成了筆名。
在寫作過程中,吳雪嵐引用了李白的《長相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宋朝張玉良的《蘭雪集》和李商隱的《菊》等詩詞。故事中皇上寵愛甄嬛,讚她美貌時,念的正是讚頌宮廷妃嬪的詩句,如唐玄宗的《好時光》等。小說還涉及《詩經》中的大量段落,比如安陵容為雍正唱的一曲《越人歌》,便摘自《詩經》。
因為小說故事曲折,文字又有很強的文化氣息,兩個月後,她在大約寫了10個章節時,《後宮甄嬛傳》每天有近2萬名網友點擊閱讀,其評論直線飆升。本來,吳雪嵐隻打算寫20萬字,後來因為網友支持,她三天一更新,一章接一章地寫了下去,不知不覺間,竟越寫越多,網友和粉絲也越來越多。《後宮甄嬛傳》清新、華麗又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讀者,網友都誇她寫的後宮不同於曆史書中的後宮,也不同於別人的,而完全屬於她自己想象的後宮,甚至稱她的小說“折射出了當今職場女性的生存狀態”……
由於當時吳雪嵐還是一名大學生,《後宮甄嬛傳》不可避免地有稚嫩之處,比如模仿前人的口氣和細節。像裏麵的吃食、做派來自於《紅樓夢》;《四張機》借用《射雕英雄傳》中瑛姑給周伯通的詞;甄嬛出宮修行是武則天的故事;安陵容割腕取血為甄嬛做藥引是慈禧的野史……還有一些詞句和其他網絡小說有雷同,在最初連載的文學網站上引起過爭議。但相比眾多淺顯的穿越小說,《後宮甄嬛傳》人物繁雜,善用古詩詞,有一定的知識性,尤其是那些可能導致流產、慢性中毒的中藥,包括一些催情香料,譬如麝香、紅花、夾竹桃、花粉……有些女FANS看後便不敢每天隨意噴灑香水了。
吳雪嵐的作品中涉及到很多對古代的服飾、女子的發型、女子的裝飾等的細膩描寫,創作時左右逢源,都是她大學裏經常泡圖書館,用筆一點點抄錄相關知識成冊的結果。《後宮甄嬛傳》雖然寫的是“架空”的曆史,但和吳雪嵐平時喜歡看《二十四史》等史書密不可分。
半年後,她的文章點擊量就突破了300萬次,受到數十萬女性關注!同時,轉載這部小說的網站竟突破1萬個。這樣,她迅速引起了出版商的關注,眾多出版社紛至遝來,希望出版她的小說。
曆經艱辛,《後宮甄嬛傳》終於在2006年12月完成了。“回想起來,連自己也是很驚訝的,當時作為一個在讀學生,我竟然在10個月內寫出了一部長達50萬字的小說,受到那麼多讀者的肯定,竟然還有多家出版社願意為我出版!”
這年12月,吳雪嵐與北京磨鐵圖書公司簽下《後宮甄嬛傳》1~3部的出版合約,更讓她高興的是,該書出版兩個月,銷量就突破了20萬冊。吳雪嵐覺得出版社給的這筆錢是“飛來橫財”,很激動,這畢竟是她尚未走上社會就賺到的人生第一桶金。她從中拿出一小部分,同男朋友一起去雲南美美玩了一趟,剩下的都存了起來。過慣“寄生”生活的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再依靠父母。
2007年6月,吳雪嵐大學畢業,正當不少同學為求職四處奔波時,她順利找到了一份很理想的職業——成為杭州市實驗中學的語文老師。這期間,她雖然筆耕不輟,但心中更充滿了對教育工作的責任,隻有寒暑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有意思的是,吳雪嵐寫小說出名後,她的粉絲不僅遍布全國,就連從事戲劇影視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的葉誌良教授,也從老師變成了她的網友加粉絲,且經常在QQ上指出她作品的不足之處,讓吳雪嵐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