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夜雨空山 深宵來怪客 自雲蒼狗 古刹話前緣(1 / 3)

罰水萍飄,蓮台葉聚,卅年心事憑誰訴?劍光刀影燭搖紅,禪心未許沾泥絮!

繹草凝珠,曇花隔霧,江湖兒女緣多誤,前塵回首不勝情,龍爭虎鬥京華暮——

調寄踏莎行

列位看官,這首踏莎行詞,不是沒有來由的,其中包含有武林中風華絕代的一位奇女子的辛酸故事,包含有武林中龍爭虎鬥的一幕,而這位奇女子也正是“龍虎鬥京華”中的主角之一。筆者曾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中,和這位女主角作過長夜之談,說來寧非奇遇?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筆者因事到塞外訪友,獨自雇了一輛騾車,馳驅在關外的斜陽市道之上,那時正是涼秋九月,寒外草衰,漠漠荒原,遙接天際,那天行了幾十裏路,錯過宿頭,天將垂暮,尚未見炊煙。塞風括地,荒野無人,正在心裏嘀咕之際,忽聽到背後蹄聲得得,驟然兩騎馬飛馳而來,將近身旁之際,忽地又蹄聲一緩,不見馳過。自己那時年青曆淺,平素又愛看武俠小說,不禁想起在荒原野道劫殺行旅的綠林好漢,打了一個寒噤,在騾車上回頭一望,隻見這兩乘騎客,一個是四十餘歲的中年人,一個是三十多歲的壯漢,都生得魁梧奇偉,腰間隱隱現出劍鞘,心想莫不是真的“那話兒”,來了?正在發愁,驀地一股寒風瞻然掠過,兩騎馬已搶過騾車前麵,兩個騎客還回頭看看我們,而麵容似微現驚訝之色,但旋即又騎馬奔馳,漸漸在原野上隻剩下兩個黑點,沒入寒風卷起的黃沙之中去了。

我們又繼續行進二十裏,還是不見人家,這時天色已暮,在暮藹蒼茫中,塞外的荒原特別的荒涼,又因為途中遇見過兩騎怪客,心中正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知如何過這一晚。忽然騾夫歡呼指引道:“你看那邊!”原來在他指點的那邊,有一座樹木稀疏的小山,在山畔有著一間古寺。我們連忙下騾車停在山旁的小樹下,反正荒野無人,塞外又民風淳樸,不怕有人偷去。將騾車停好後,我們就爬上半出,做月夜敲門的不速之客,敲了半天,才聽見裏麵有一個蒼勁的老年婦人聲音:“寺門沒有關上,你們自己推門進來吧!”

推開寺門,撲地幾隻大蝙蝠在殿角飛起,發出吱吱的怪聲,大殿陰沉沉的,殿中的燭光給冷風吹得搖曳不定,燭光在陰沉的氣氛裏也似乎凍結起來。我們凝神注視,隻見殿堂的大蒲團上,盤膝坐著一個年老的尼姑。來人的腳步聲,蝙蝠的怪叫聲,似乎都沒有帶給她絲毫紛擾,她端坐著動也不動,就宛如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古代石像!

我們看到這樣的景象,倒不敢冒味行進,先停頓一下。這個寺不大,殿堂外是一個小小的庭院,院中有一棵約可合抱的大樹,在微弱的燭光下,我們又看到一個奇怪的事情,那棵大樹上有一道好像被鐵箍箍過的痕跡,凹下去直有兩三寸深,而已耳隨痕跡的合攏處,正當著我們這一麵,分明是兩隻手掌的掌印,同樣也陷入兩三寸深。

我們停頓了好一會,見殿堂還是沒有反響,心裏雖然怔忡,但心想就算已經是到了“是非之地”,也不能不鼓勇行進了。我們慢慢地一步一步,從庭院拾階走上殿堂,再一步一步慢慢走近這老尼姑的背後,她才驀地回頭,笑說道:“貴客遠來疲乏了!”在她回頭的刹那,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對明如秋水,神光奕奕的眸子。雖然在她麵上已布滿皺紋,她也顯出十分老態龍鍾的樣子,但無論怎樣,也可斷定,她少女時候,必定是個豐姿絕代的美人!

她跟著又說道:“貧尼還有一點點功課,要少時才能夠做完,貴客們且先進左邊耳房歇息一會,貧尼功課一完,自然會來招呼你們。”我們又再瀏覽一下殿堂景象,隻見除了幾尊佛像外,便空無所有,在幾尊佛像當中,有一張塞外駝絨做成的簾幕,內中也不知道是供的佛像,還是另外一些什麼?在絨幕下有一個形狀奇古的花蕊,花蕊內有幾枝塞外特有的,在初秋開放至初冬的變種忍冬花,花蕊還吐著清香,好像剛剛摘下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