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填空(2 / 3)

想到這事,還不如直接由楊秀峰的人過來,這樣省裏或許會有些同情而給一定的補償。省裏也不會做絕,對他們委派下來的領導,也是省委的臉麵,總不能將臉麵都不保留。或許因為這樣,楊秀峰在市裏才不作出那種難看的吃相,將手伸進市委了來吧。

說沒有伸手,其實都是表麵而已。市委裏的人事權給完全掌控、市委紀委也是他的人,市委裏還有什麼留給肖建海這個書記?

黨委會和常委會裏,作為書記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意圖,這樣的書記還談什麼麵子?省裏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卻一直在慫恿著有想法這個市長掌控市裏的工作大方向,叫肖建海也無話跟即將離開的趙弘坤怎麼訴苦。

說起那小金庫,肖建海突然覺得兩人平分或許才是最好的。反正自己在南方市就這樣了,趙弘坤多掌握些錢,在省裏或許會有機會。趙弘坤不肯要錢,將小金庫都交給肖建海,到省裏後自己會不會有實權,如今也隻是在猜。省組織部談話時沒有明確說出來,暗示的話那隻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理解,是不是一個大陷阱都說不清。

對自己能夠走到今天,付出雖多,彙報卻也比一般人要好得多。趙弘坤心態上平和了,對肖建海還是很有感情的,知道自己的今天完全是跟在領導身邊的結果。要是早早地去闖,麵臨的競爭會大得多,機會也會小得多。

工作上的事情不能夠再幫領導處理,將錢留下來,何況這些錢確實和自己的關係不是很直接,每一筆收入,還不都是有領導在位才會有這樣的收益。兩人在小金庫的分割上倒是爭執起來,最後,趙弘坤覺得領導意思已定,都不肯收也不對,會讓領導誤解自己,當下轉走三成算是領導將這些資金分散來存留。

至於真到省裏工作之後,情況會是怎麼樣的,此時誰都說不好。真要有實權,幾年後能夠在水利廳再往前走一步,這樣的廳長也能夠幫領導在某些方麵進行呼應,能夠使得領導在南方市這樣的局麵變活。到時候,回頭看或許能夠體會到今天的決策是對的。當然,趙弘坤到水利廳後,卻給冷落在那裏,前景也將會是黯淡,對老領導說來對他這邊更是打擊。

省裏究竟是什麼意圖,不僅要看趙弘坤進水利廳後的工作情況,也可從接任市委秘書長的人來看。趙弘坤臨走前,還是給肖建海說了兩人:一個是市委裏的副秘書長,另一個是下麵的一個縣長。這兩人自然是在政治上有著傾向的,趙弘坤才會給老領導進行推舉。

肖建海堆在兩人都不細究,怎麼樣取決還得先見一見麵,再說,市裏對這樣的推薦會不會通過?楊秀峰會不會在推薦的名單上另報選出兩個人來?這樣的結果,必然是他報選的兩人會上報往省裏的名單,而自己的兩人隻有一個,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楊秀峰的名單上的一個獲取了市委秘書長的位子。

這樣的事就算拖延,市委這邊秘書長走後,終究要直接麵對。在趙弘坤臨走前,將自己的工作先交給他所推舉的那個副秘書長,市政府這邊也不會站出來說話幹預。隨即,肖建海提議下開市委常委會,將市裏推舉秘書長的名單定下來。

在市裏沒有人肯呼應,工作上的事情卻還要做,知道結果不妙,肖建海也無法回避。開會前,將自己的意思跟騰雲和周滔說時,沒有做出商量的姿態。知道就算姿態再好,他們也不會聽自己的,反而幹脆寫,或許自己的強硬能夠讓對方有所顧忌。

誰知道在常委會裏,騰雲將肖建海所提到的兩人報出來,其他人都沒有再提出一個名字。使得肖建海一時間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而楊秀峰說市委選大管家,自然是市委說了算。這個說法讓肖建海無論如何都不相信,隻是,按習慣,市裏要推三個人給省裏備選比較適合,另外一個人填上誰,肖建海自己也不知道,總不好再問趙弘坤了。其他人最終還是不肯說,要肖建海自己來定,他隻好從副秘書長裏再抓一個名字來。

散會後肖建海就在想,是不是楊秀峰那邊先就有了這樣的打算?另抓一個,名字是放在最末,但機會卻不一定最小。關鍵還是看背後的操作。而這個人選,相比較上楊秀峰的人吧。隻要不是那兩人,其他的人楊秀峰都容易招攬過去。這樣的結果,省裏樂意見到而對他肖建海說來,人選誰他自己點的,還能說什麼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