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楊秀峰到來,四個人也都先到了,走進包間裏,幾個人站起來,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一個以楊秀峰為核心的小團體。在政治利益裏,從來都是以強者為尊的,楊秀峰也不虛假客套,但對騰雲等四個人倒是很真誠以待。
坐下來,楊秀峰說,“也是工作太忙,加上市委那邊才定下局麵來。我們本身是朋友之間聚一聚,聯絡情感,交流工作心得,但給市委那邊看到,隻怕會有什麼想法而不利於市裏的團結和工作開展。當然,顧慮雖說要有,工作交流卻也非常重要,有時候也顧不上別人怎麼看,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市長說到點子上,工作上但憑一個人來判斷前進的方向,就不一定會準確,相互交流也就能夠有人從旁觀者的角度來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然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上都少犯錯誤,對大家都工作才是最好的。而這種交流,我覺得可以用例會的形式進行,也可以用大家抽時間一起坐一坐,喝喝茶,聊一聊,這種輕鬆消閑的形式也不錯。”騰雲說。
“對,市長,今後市政府這邊是不是可以探索這種模式?每一周一次例會或許不切現實,但半月一次就很有必要。將自己的工作彙報彙報,將各自的工作目標也都談一談。對工作有著促進作用的同時,也能夠讓大家看到市裏的工作核心,不讓大方向有所偏轉或偏離。”楊永華說,他的工作範圍相對狹窄些,真要將這樣的模式定下來,可行性也就大得多。所抓的工作,主要在工業發展方麵,就目前說來,不外乎有經開區、經濟局、招商局等等,也牽涉到下麵縣裏的一些部門,但作為政令推行還是有較大的可行性的。
楊永華對這個圈子的融入時間還短,他的地位又處於最低,其他都是市委常委成員,而他卻不是常委。要表示自己的態度,說話時也就會急切些,再說,他多說幾句多做一些事,也都是大家理解的。體製裏或陣營圈子裏的人,地位不是按年齡大小來分的,而是按職位和影響力、話語權來分劃的,楊永華這樣的在圈子裏地位最輕,也是會讓大家共同關心的。
張正新見楊永華提出這樣的問題來,覺得全麵推行或許有困難,但在一些部門裏進行試點卻是能夠的。說不定在全省會有一種新的工作模式來,這樣,所蘊含的政治利益就給放大了,說,“市長,老楊提這個還真不錯。組織人事那邊要是從理論上有一個說法,在市裏做一兩個試點,試行一年,再總結出效果來,到時向省裏彙報情況,也可以請這方麵的專家來評審這一做法……”
張正新的提法,也就更見運作的可能性和運作所帶來的深遠利益,此時所想雖說是預期目標,會不會在國內或省內造出一定的勢,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這種改革的探索本身就說明一些問題的。張正新相比騰雲和周滔,在這個圈子裏的資曆又要弱一些,是在楊秀峰的地位基本確立後在有自己明確的政治立場。而騰雲和周滔就早一些,在市裏開始巨變時,就當先選擇了如今的這種立場,還在市裏的平穩過渡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將組織部門拉進來,一起參與這一探索性的工作,不管是不是當真具有那種有價值的改革探究,隻要做這樣的工作後,對省裏的彙報上,也都能夠將這樣的試點更豐滿更成熟,更具有政改意義。再說,話題最先提出來的是騰雲,張正新將組織部門拉過來,也是一種明顯的回饋呼應。
楊秀峰看著騰雲,隨即兩人都看向周滔,周滔是老組織了,對這些理論性的東西還是有很不錯的水平的,此時也不急於就表態而是在思索。楊秀峰和騰雲見他這樣,這件事也就在這種三言兩語裏給基本模式定下框框來。當下就相對笑了笑,楊秀峰說,“看來,這個事情還是有探索意義的,至少今天我們的交流就非常成功。如今市裏的工作側重在招商引資,這才是南方市長遠發展的主流,而相互討論和交流工作,能夠讓參與其中的幹部頭腦保持應有的清醒,就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整個市裏的工作進展,不容忽視啊。”
“周滔部長,市裏處於這樣的大形勢下,組織部門也是有足夠的平台來展示你們的能力和風采。市長已經將問題點得明白,具體怎麼去操作,你和老楊商量著辦。我的想法是,既然要做這樣一個探索,做出試點來,不僅是方案要周密、理論上也必須要站得住腳,不妨在市裏將準備工作做踏實後,先請示省裏的支持,而具體試點中也要選好。市長,你說這樣可行?”騰雲見話題已經說到這裏,也就盡快地綜合起來,今後聚集的主要目的是商討市委接下來的常委會,討論高等級公路的標的運作問題。而之前這個試點問題要深入討論,就算再多的時間也都未必就討論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