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的僵持也讓趙弘坤看到了溪回縣的堅持,實際也就是對市委的否決,這種挑釁似的做法在體製裏很忌諱的,但如今的情況卻有些特殊。市委的權威是不是樹立起來,是不是在大家心裏紮根,誰都說不好。趙弘坤一千個一萬個心思,都放在要讓溪回縣認可對折坳鎮的處理上,隻是,龍昭華卻一直都不肯正麵接招。實在給逼住,就掛起免戰牌。這分明不是龍昭華的心態,趙弘坤就在琢磨,是不是市政府那邊有什麼話遞給了溪回縣?
隻是,趙弘坤麵對的還有一個尷尬,那就是沒有台階下。對龍昭華的質問,聲色俱厲,可對方毫無反應,要他就這樣放開手,下一次怎麼對王子文等人?
另一個問題就是從龍昭華那裏透露出來的信息,溪回縣不肯買經濟統籌協調小組的賬,對這個小組不認可,絕對不是溪回縣能夠有這樣的膽量的。往深裏想,就不難看到溪回縣背後的另一個人——那就是楊秀峰。他在成立小組的會議上沒有多說話,但這個小組的主要職權也就是給市委搜羅資料、整理全市的工作動向,也包括對市政府等具體政務進行幹預權限。這肯定損及楊秀峰的權威,要是他不抵製,確實難以想象的。
趙弘坤也就不再多說,事情先放一放,或許先讓王子文等人再到溪回縣去試探試探,也就能夠將龍昭華那句話探到底細。但這樣得到底細又該怎麼來處置?書記不在家,但副書記卻在。楊秀峰是代市長,可他副書記的職務卻是正式任命了的,將溪回縣那邊的事直接給他彙報,再看他有什麼反應,也不失一種策略。
不再跟龍昭華說什麼,讓他先自己去想想,這樣也就將此時的僵持先放下來。龍昭華也就不再堅持,告辭離開辦公室。趙弘坤卻在盤算著,到底要直接給楊秀峰彙報,進行試探為好,還是讓王子文帶人再去溪回縣進行工作,看那邊的反應作為試探為好。猶豫著,不管怎麼辦,都會將市委和市政府那邊的矛盾公開化。此時,市委市政府兩方還處在蜜月期,要是由他而導引出彼此的衝突,趙弘坤覺得還是要等老板回來後再決策。
可肖建海從省裏回來後,市裏的格局有了些微小的變化。之前,趙貴名陪同老板到省裏去,趙弘坤也覺得他就投靠過來可能性雖大,也不一定就有明確的回應,或許要拖延些來為自家爭取多一些的利益。誰知回來後也就能夠看到了他的態度變化,讓趙弘坤心裏放心不少,常委會上的優勢不要多,就那麼一點點也就夠了。這一票的變化,使得市委占據了上風,也使得趙弘坤覺得市裏的工作爭到最後上常委都有把握時,也就沒有多少顧忌。
一些必要的手段還是要有的。
肖建海回來後很忙,趙弘坤也就無暇和他細說龍昭華的事情,隻是點了一句,趙弘坤還表示他會有分寸地處理好這事的。隨後,吳建華和張忠正到市裏來,給市委這邊又有了新的氣勢,能夠將商家招到市裏來,也就是能夠說出響亮的話的硬件。
趙弘坤得到這兩個有利條件後,覺得對溪回縣那邊應該有足夠的壓力了,也就讓市委辦給溪回縣那邊打電話,通知溪回縣代縣長鄭雨蘇到市裏去。在電話裏沒有具體說什麼事,但溪回縣那邊也是有準備的,龍昭華知道自己上回在市委裏將趙弘坤氣得夠嗆,如今市委無事而來通知,肯定是要找回這麵子。
龍昭華的意思是要讓鄭雨蘇留在縣裏,市委那邊還是由他來對應,會更有利些。鄭雨蘇畢竟還是代市長,資曆又淺一些,不好直接頂著趙弘坤這個秘書長。可鄭雨蘇的性子卻和龍昭華不同,對市委這些手段很不屑,對她是不是升官也不是太在意。
鄭雨蘇自然不肯讓龍昭華來給自己代過,何況市委那邊通知的也是她本人,要是避而不見,會不會又給人落下一頂什麼帽子來?反正溪回縣的事情,也不是她這個代縣長能夠拍板的,倒是也可推脫。在縣裏和龍昭華商議這事時,說到推脫,自然是龍昭華的絕世好招的。
沒有得到市委的真實意圖,鄭雨蘇也不跟楊秀峰先說這事,溪回縣那邊的事說大也不大,縣裏也還能夠承受得住的。等鄭雨蘇走進市委,直接到市委辦去。就有人告知她,說是秘書長在辦公室裏等。鄭雨蘇也就明白了這次通知到市裏來的意圖,當下先考慮一陣,將一些思路定下來。
見到趙弘坤,在辦公桌後臉沉著,見鄭雨蘇走進來也不做聲,陪鄭雨蘇進來的市委辦幹部感覺得到不同的氛圍,當下一言不發地先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