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轉型
1.調整業務結構,重視零售業務發展
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公司業務利差明顯縮減,資產業務將向擁有較強的風險定價權的方向傾斜,信用卡、消費信貸、貿易融資和中小企業貸款作為銀行開展資產業務的重點方向,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利潤貢獻率。零售業務將以其資本節約、風險分散、綜合盈利高、成長性好、穩定性強的特點成為維持銀行利潤的重要支點,所以,“無零售不穩”是市場化環境下銀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2.調整收入結構,提升中間收入占比
利率市場化使利差收入減少,必須依靠非息收入增長進行替代。托管、代理、谘詢、現金管理等業務不僅基本不占用資本,而且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帶來較高的綜合收益。中小銀行可在積極拓展代收、代付等業務的同時,充分利用商業銀行市場主體資格,積極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代理發行債券、銀證轉賬、代理保險、基金托管、代客理財、資產管理、財務顧問、投資谘詢等,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積極主動地開發低風險、高收益的中間業務新品種,以此大幅度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
3.調整客戶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銀行利差不斷收窄,迫切需要銀行進一步明晰客戶定位,集中資源適應並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調整客戶結構,吸引更多的民營、外資企業客戶,追求客戶結構多元化。不同規模實力的銀行應根據市場選擇不同的客戶結構,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4.選擇擴張路徑,兼並收購
當前國內銀行擴張的時間和投資成本都很高,利率市場化給競爭力強的銀行提供了很好的擴張機會,兼並收購可能成為國內銀行擴張的重要途徑。
(二)管理提升
1.提高管理效率
利率市場化有助於銀行強化全麵成本管理,抓量化、算細賬。銀行必須要加強投入產出分析,準確核算每個產品、每筆貸款、每項業務的資金成本、資本成本、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科學核算各條線和產品的經營成本和盈利能力。這將有助於銀行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資金和資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成本資金的運用能力、存貸款定價管理能力、經濟資本管理能力。
2. 提高營銷效率
提高營銷效率,不僅需要加強客戶數據挖掘,精準營銷,更需要引進和運用客戶之聲,形成科學、係統的客戶需求量化管理,真正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研發、銷售體係。
3.提高績效管理
加強銀行戰略實施的引導和監控,提高執行力,從單一績效考評向完整有效的績效管理轉變,建立“流程清晰,結構合理,設置科學”的分類分層的部門、崗位體係,明確每個部門和崗位的責權利以及工作流程、風險控製等,實現成本、收益的精益管理,滿足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最優投入產出要求,有效控製經營成本和管理成本,使科學、精準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產品服務定價成為現實,提高管理績效。
(三)定價機製
利率市場化後,由於利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增強,銀行需要針對不同產品的特點、資金成本、客戶價值等進行自主定價。在定價管理機製上,將根據不同產品的成本情況、不同客戶的信用差別、同業競爭程度以及目標利潤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在定價策略方麵,采取差異化定價策略,即實行客戶差別定價、服務差別定價、區域差別定價等。具體而言,產品定價必須盡力保持在盈虧平衡點之上,必須綜合考慮客戶、產品給銀行帶來的綜合收益和分攤成本,必須加強金融新產品的研發協調、搞好金融新產品的定價。
1.存款利率確定
存款定價要考慮期限結構。在存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和資金成本,包括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和債券收益率的變化,根據期限結構確定合理的存款利率。
2.貸款利率確定
貸款定價要考慮風險收益。在貸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參考存款利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以及客戶自身風險,貸款定價不僅需要覆蓋業務的成本與費用、風險損失和盈利目標,而且要兼顧市場競爭策略。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利率優惠、提前還款以及違約概率等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減少利率與風險不匹配造成的損失。
3.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市場化後,利率波動的頻率將加大,幅度將提高,利率的期限結構變得更為複雜,利率水平表現出較大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資產負債結構的安排,還是市場營銷策略的設計,都會使銀行不得不考慮利率風險的承受能力,利率風險的管理難度逐步增加。商業銀行要充分運用利率風險組合管理工具,大力提升利率風險研究能力,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產業改革及國際國內形勢準確預測利率變動趨勢,加強利率風險控製,科學評價銀行所能承受的利率風險,精確測算利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程度,並通過缺口管理方法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進行調整以縮小風險缺口,或通過衍生工具來對衝利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