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年,東漢中平五年,夏末傍晚。
汝南,潁川郡邊境山區。
一少年正無精打采地騎在馬上,東張西望。
“呔!兀那小子,此山是我栽,此樹是我開。不,此樹是……娘個鱉,小子,把錢交出來。爺爺饒你狗命!”
山道上,躥出一個留著老鼠須,獐頭鼠目的漢子。騎著一匹幹巴巴的老馬,提著一把流星錘,衝三丈外的少年叫囂道。
那少年,十四五歲的樣子。胯下一匹純白西域駿馬,唇紅齒白,華服高冠,腰挎長劍。
少年懶洋洋騎在馬上,似笑非笑地望著對麵的劫匪。
他貌似有好為人師的毛病,提醒那漢子,“這位英雄,不是這麼念的吧?不都是說開山、栽樹嗎?”
那幹瘦劫匪勃然大怒,他受不了別人說他沒文化。他發出最後通牒,“把錢、劍、馬都留下,爺爺饒你不死。還有,你那個銀色的頭冠也取下來。”
少年撇撇嘴,仿佛嫌棄強盜沒有耐心,他有氣無力地答道:“英雄,別急呀,我家兄長去林中方便去了,他身上有很多金子。你先等等啊。”
劫匪立馬警覺,驅馬走近少年,惡狠狠地逼供道:“你有幾個兄長?帶了多少金子?”
“我有十幾個兄長。我也不知道多少金子,反正兄長說,能買一百匹好馬。”少年很老實。
那賊寇先是悚然一驚,然後又眼前一亮,接著眼中又浮現恐懼、貪婪、痛苦、狠辣、果決……各種神色。
少年目瞪口呆,暗道:好一位戲劇大師!簡直抓住了舞台劇的所有精髓!奧斯卡得主在民間呀。
賊寇終於鋼牙一咬,下定決心,嗬斥少年:“你先下馬,把東西交出來。待會找你兄長。”
賊寇一個呼哨,山路兩邊竄出七八個頭戴黃巾的漢子,都幹巴巴的,端著木棍、鋤頭等簡單兵器。惡狠狠地向少年圍過來。
少年仿佛腦子有點問題,在馬上笑得前俯後仰。
那賊首正待嗬斥少年,陡見十數騎士從樹林裏緩緩馳出。一水的高頭大馬,一水的統一服侍,刀槍劍戟,樣樣俱全。
為首騎士二十來歲,虎背熊腰。持一把長柄開山巨斧,寒光耀眼,殺氣騰騰。
那賊寇腿腳發軟,渾身哆嗦。但他頭腦清醒,瞬間判斷出形勢不利,扯著嗓子高喊一聲,“風緊!扯呼!”
他率先調轉馬頭,哪知那老馬是驢子性格,任憑他怎麼驅策,就是不動。
好一個賊寇,反應迅速,高罵一聲,“娘個鱉,中計了,快逃。”翻身下馬,就準備逃竄。
晚了!
一聲弦響,老馬應聲而倒,把賊首大腿壓在了馬下。
賊寇急得使盡吃奶的力氣,去推馬屍,嘴裏兀自罵個不休,都帶上哭腔。
唰唰唰!弓弦聲不斷響起。
賊寇們紛紛倒下,大都一擊致命,哼都沒哼一聲。
賊首終於把大腿從馬屍下拔出來,待他起身,一柄巨斧已經壓在他肩頭。
賊首反應端的迅速。隻見他瞬間跪伏於地,大聲嗷嚎:“英雄饒命!英雄饒命呀!”
那馬上少年捂著肚子,哈哈大笑起來。
“這位英雄,不要怕,還請起來說話。”少年態度憊懶,說話卻出奇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