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文:當你突然擁有一台3D 打印機,且你的資源也能從其他人的3D 打印機上打印出來時,你會覺得十分有趣。看到3D打印機的時候,我覺得數控機床也是這樣,這種機器就是能夠切割膠合板的打印機。雖然膠合板容易切割“打印”,但它本身還遠遠不是一種理想的“開源材料”。下一步我的目標就是要找到其他更多元的材料,包括回收塑料等,未來的終極目標是找到沒有廢棄物產生的材料,形成一個真正的閉環製造。通過數控機床,你可以為這座房子添加新的元素,甚至可以在隔壁再來一座新的房子。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完整的、由平民領導的城市發展模型以及開源係統的巨大潛力。
記者:維基房屋現在遇到過哪些困難?
帕爾文:每天有超過7萬人次訪問我們的網站,很多人通過推特了解我們的最新進展,包括議員、木工和大學生群體,還有上百名投資者希望給我們注資。在麵對舊世界固有的經濟模式時,我們要克服許多困難,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在於,首先需要解決法律授權和融資之間的矛盾。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經濟和法律生態,希望讓設計師的才能得到尊重。維基房屋由於采用了特殊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因此隻能通過募捐的方式融資,而無法得到天使資本的投資。其次,作為一個自由的、開源的非營利組織,我們希望讓這個平台變成一個更透明、更民主的社區治理模式,而不會被某些個人所壟斷和侵占。因此,我們設計了維基房屋的“憲法”和章程,保證這個組織的長期獨立性。
記者:從技術上來說,有哪些需要逾越的障礙?
帕爾文:開源的原則需要落實到現實,那就是物理細節,比如我們永遠不會設計人們舉不動的材料。或者當你在設計一塊材料的時候,你要確保你沒有將它放在錯誤的位置——哪怕你放錯了也沒關係,因為它們都是對稱的。我們思維中最根深蒂固的事,可能就是開源先鋒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所提出的想法“像狐狸一樣懶惰”。不要時刻都想著去全盤推倒,去想想那些已經行之有效的事物吧,然後將它為己所用。這可能和我們在任何建築學校都能學到的相悖——抄襲和模仿是件好事。
記者:維基房屋曾經獲得過“TED 2.0城市大獎”,開源建築和2.0城市之間有哪些聯係?
帕爾文:20世紀的建築業總是和金融行業一樣崇尚“大”,我們自身的思維早已拜工業時代所賜,形成了一個定勢。那麼,如果一個城市現在不是由幾個“大”的單位來建造的,而是由大家一起出謀劃策來建造的話,又會怎樣呢?而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時,人們的價值觀念會因此改變,他們對自己住所的要求也會徹底改變。隨之提出的問題也會十分有趣——我們應當如何去規劃一座城市?我們的設計服務,它的銷路又在哪裏?對於我們的民主社會來說,被歸還給每個人的建造權又意味著什麼?
記者:在你看來,維基房屋還可以在哪些方麵不斷進步?
帕爾文:現在的維基房屋平台還隻是提供那些簡單結構的解決方案,這需要更多對開源、分享精神有興趣的協調參與者,一起為公共提供更多的方案。需要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軟件,減少需要花費的時間、搭建房屋所需要的技能,以及節省材料上的成本。我們還需要更好的社區性協作機製,支持更多的人共同參與,需要實驗更多的新型材料、新型技術。現在我們製作的還隻是雛形,將來會有兩層樓、擁有複雜結構的維基房屋出現。隻有這樣具備居住功能的房屋真正出現,被更多的城市青睞時,才是維基房屋的成功。
記者:能否展望下維基房屋的未來?
帕爾文:我們的一個願望是維基房屋會成為新的社區經濟發展模式。新的城市規劃應該是通過市民協商發展起來,這樣一個公共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促進市民間的交流、促進技術的分享,也能更好地讓政府、企業幫助社區發展。我個人也希望能讓這種開源模式應用到其他行業,比如現代農業和糧食的生產。盡管聽起來有點瘋狂,但是開源、低成本、高產出的有機農作物,離不開更高效的農業工具、對大數據的管理和對機械設備的利用,這和現代工業生產其實並無差別,而這種現實版的農業“維基百科”也將造福地球上占據多數的農業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