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後目光灼灼地看著皇帝,皇帝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她,見皇帝猶豫,老太後卻道:“梁宇做的事情,我大致都了解了,說是罪大惡極也不為過,還請皇帝不要偏袒,如果真要治他死罪,我也無話可說。”
太後的話雖然是在支持皇帝從嚴處理梁宇的事,但是皇帝心裏卻十分清楚,一向不幹預朝政的太後,今日在朝議開始時特意來找自己,其中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而且他能聽出太後說這番話時心裏的感受,作為兒子他怎麼也不能不顧母親的感受。在這一刻他原本已經下定的決心不得不改變。
“其實梁宇做得那些事,在宗親之中也算不得什麼,隻是他招惹誰不好偏偏招惹曹大人,曹大人可是孩兒這次委派賑災的五洲轉運使,責任重大,這天下的百姓都在看著的,如果處理不好隻怕是會激起民憤。”皇帝接著語氣一轉又道:“不過,太後您請放心,無論怎樣,我都會留下梁宇一條性命。”
太後不是一個不通情理之人,相反她更是先皇的賢內助,太後的賢惠作為兒子的王旭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沒有太後,這皇位恐怕也不會落在他的身上。現今太後人到暮年不免多愁善感,心裏想著的也多是子孫後人的事。
“唉!”太後歎息一聲卻沒有再說什麼。
皇帝見之,便道:“那孩兒便去了。”
太後輕一點頭。
朝堂之中,文武百官自皇帝離去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議論起來,其議論的話題都是關於梁宇的事情。
太尉李大人問寧王道:“聖上到底因何事離開不知王爺是否知曉?”
“聖上的行蹤,我等臣子的豈能隨意打聽。”寧王搖搖頭。
太尉尷尬笑了笑,轉而問道:“那王爺您覺得這聖上最後會如何處理梁宇?”
“聖上的心思也不是我等這些做臣子的能猜到的,李大人我們還是在這裏安靜等著吧。”
一些大臣正在議論的時候,皇帝再次走了出來,隨即他們便安靜了下來。皇帝重新做回龍椅,掃了朝中官員一眼。
範秉正看著皇帝的眼神心中一驚,在離開前,他分明能從中看到堅定,而此刻再看好像帶著點猶豫。他不禁好奇皇帝到底幹什麼去了,怎麼前後的變化如此之大。
正在範秉正的驚疑的時候,皇帝開了口:“關於梁宇的案子,朕考慮好了,將梁宇暫且收監,等賑災結束之後在定其罪。”
範秉正一聽豈會不明這句話中的意思,將此時延後怕是想將此事的影響降下來,很明顯就是想要保住梁宇的性命。
“陛下,此等重要的事應該及時解決,他日時間一長,隻怕調查起來費時費力。”範秉正急忙勸阻道。
皇帝冷著臉道:“朕心意已決,這件事就這麼辦了。”
範秉正心中一聲歎息,沒想到會是這麼個結果,頓時覺得對不起曹進和易大人,可是他又毫無辦法,人生最悲哀的事不過如此吧。
俗話說,有人歡喜有人愁,皇帝的決定等同於采用了寧王的建議,那些支持寧王的人心裏自然是高興的,偷偷看了範秉正一眼,心中得意不已。
之後的朝議也沒有再討論梁宇的事,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賑災的事上。
朝議沒多久便結束了,回到家後範秉正在府中越想越覺得皇帝的做法有失偏頗,自己作為朝中大臣,如果不站出來撥亂反正,那自己這個丞相也是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