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笑了笑說:我以前在上海混,沒有身手怎麼可能會還活著?這就叫做技多不壓身,會的越多,才能看的越遠!那幾個小混混短時間肯定不會來了,但是之後就說不定了。但我們不需理這,隻需要賺我們的錢就可以了。我相信,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政府不會坐視不管的。
事情真的如男孩想的那般美好嗎?顯然不會!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道道需要走,至剛則斷,這或許就是女孩所說的男孩所必須經曆的挫折。
這場風波最終以男孩的表麵勝利而告終,可,那也僅僅隻是表麵而已。
似乎所有事物都符合勝極則衰,衰極則盛的規律。在報亭經曆這麼一場挫折後,以後的日子總是顯得風平浪靜,男孩又開始施展他在生意上的才華。
事到如今,每一屆的報紙知識競賽都舉辦的如火如茶,男孩漸漸地在這座小鎮上有了自己的知名度。
時間一轉眼又過去了,來到了1979年的春天,此時,已經十五歲的男孩正坐在辦公桌上思考著什麼。
似乎,他又想起了一個好點子。
他決定讓這座小鎮上的所有報亭全都合而唯一,這樣,價錢和內容就能統一化,就能將報紙的利益和質量最大化,不僅有益於提高報亭的總收入,還可以降低所有報紙的生產原料,讓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到外麵世界的花花草草。
說做就做,男孩就是這種性格的人,男孩先去和各大報亭的掌門人談了這個想法之後,就去通知自己的老板,但事情進行的似乎不是很順利。居然沒有一個掌門人願意合並,畢竟,可以自己獨立經營,價格多少隨自己定,想賣就賣,沒人願意去甘心聽從另一個組織。
男孩一時也沒了注意,是啊,人人都是為自身考慮的動物,怎可以讓他們輕易改變自己的習性?
男孩左思右想著,忽然,一條計策湧上心頭。
男孩首先製定了這個組織的規則:首先,這隻是一個名義上的組織,它的名字叫做報亭聯盟。它可以有一位名譽上的主席,這個職位隻能由鎮長來擔任。報亭聯盟成立董事會,任何重大決定必須要獲得董事會的認可,董事會的議員有以前報亭的各個掌門人來擔當。會議所做的決定必須董事會一致同意才能通過,否則所頒布的協議就是無效的!聯盟擁有著自身的股票機製,每個掌門人按自己合並時的價值來決定所分得的股票的份額。
這個規則看起來似乎很完美,可它忽視了人的自私心裏。男孩便先去找了鎮長,鎮長見還有這種好事,連忙一口答應,並幫男孩寫了幾封介紹信。男孩拿著介紹信再去拜會各個報亭的掌門人,此時,有幾個報亭做的很大的老板答應了起來,畢竟這對他們有益無害,但規模較小的幾家擔心,成立組織後會將自己真正合並,而猶豫不決。男孩於是給他們講解了這所機智的好處,並說隻要能持有股份,絕對有益無害。最後,他們終於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風風火火的報亭聯盟便就這樣初步建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