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說
作者:吳玉征
未來的電視是什麼樣的?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電視不會是現在的智能電視。
家庭不需要“花裏胡哨”的電視,家庭需要的隻是“電視”這個產品,用以烘托家庭氛圍。在這個需求之下,電視一直在屏幕材料上有所改良,如平板、液晶、LED逐步升級等,並沒有從根本上顛覆“電視”的性能。
在中國,盡管電視節目總被指責“娛樂化、庸俗化”,但仍舊統治著家庭的時間。據統計,中國家庭每月看電視的時間平均為156個小時,而上網時間則是27個小時。
某種程度上,電視是聯係家庭情感的樞紐中心,是家庭的背景空間。典型的中國家庭是成員圍坐在客廳中,一邊欣賞肥皂劇,一邊閑聊家長裏短。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能順便解決家庭問題,而非嚴肅地召開“家庭會議”。所以,電視不可或缺,正在演變為家庭的公共財產,而非專屬個人的財產,具有“家庭化”的印記。
既然電視是“公共財產”,它在操作中必然和個人電腦有本質的差別。個人電腦包括手機、平板等,更強調個性化和隱私性,而電視則尊重群體的意見,因為節目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所以,智能電視諸多“智能化”是畫蛇添足。
廠商也許會說,智能電視內嵌足夠多的應用,加上體感遊戲,足以讓家庭成員心動。但現在網絡連接的複雜程度並非讓應用簡單到“隨喊隨到”,語音和手勢等技術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說,正因為電視的“娛樂化、庸俗化”,才導致工作一天的人,喜歡酒足飯飽之後,窩在沙發中看漫無邊際的節目,隨意地放鬆和休息。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整天與社交網絡、在線視頻打交道。所以,“智能化”的電視,目前看來還有些多餘。
此外,電視的信息是單向流動的,不需要過多的幹預。家庭主婦在做家務的時候,都喜歡把電視打開,一邊拖地、洗碗做著雜務,一邊看著電視。如果讓她停下幾分鍾去動動顯示器,播放下一集連續劇,估計會很困難。此時電視仍舊是生活的一個成員,而非是高科技產品。
從技術角度看,如果把智能電視搬到辦公桌,它就是一款一體電腦。反過來說,把電腦屏幕擴大,加上有線電視網絡的模塊,它就是一款智能電視。事實上,現在的智能電視並沒有多“智能化”,要不,穀歌的第一代、第二代電視也不會失敗了。在國內,某品牌智能電視的網絡接通率不足10%,智能電視的“智能”華而不實。
除了電視加操作係統之外,看不出現在智能電視過多的賣點,更看不出足以“顛覆”整個生態係統的殺手級應用。更何況,智能電視和PC的受眾群完全不同,怎麼能將智能電視當作PC賣呢?
用“微博體”總結,智能電視目前不會成功的原因是:1.受眾不同,電視以家庭為主,PC以個人為主。2.渠道不同,智能電視不能當作PC賣。3.技術不同,智能電視不等於電視加操作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