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備課

專題

幹國祥校長:解讀

因為研究的需要,我經常需要在一兩個小時內完成備課(從接到題目,搜尋資料,布置詳盡的預習,完成PPT製作等),並且有時還需要將所備的教案發給老師,然後由我借班上課展示成案例,供大家批評研討。

這些課自然有得有失,有成有敗,因為研究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表演,或顯示教師個人的技藝,而是為了提供研討某個主題所需要的素材。譬如為了研究古詩詞在小學怎麼教,能夠教到何種程度,我們就進行了數十次的研究,有時甚至還會作向禁區闖一闖的探索。

因為這些課大都還算成功,所以引發大家另一個更感興趣的話題:如何在沒有試教的情況下,更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高質量備課並上出一堂好課?

這個奧秘說得最簡單就隻有四個字:訓練有素。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按照最科學也最經濟的流程進行備課的每一個環節,不僅規定每個環節必須注意到哪些因素,而且還得自我約束在每個環節所費的時間。尤其注意不能將平時某項技能的修煉與備課實戰混淆起來,也因此不為備課流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耽擱整個進程——譬如許多老師就往往為第一個環節解讀課文無謂浪費大量的時間,結果是喪失了對教學的整體把握。這樣的老師往往為尋找一個新奇的解讀而一天天地泡在一個文本上,挖空心思,想弄出點花樣來,甚至為了新鮮,足以刺激眼球,不惜在解讀上走“邪路”,也就是有意無意地通過誤讀課文來取得刺激性的效果。

事實上,解讀的奧秘有兩個,一是平時在此方麵的專門修煉,另一個就是借助已經完成的大家解讀。

任何文體的課文,或者任何類型的知識(譬如數學中的分數的認識,科學中的光合作用,物理中的慣性定理等),往往都是人類已經積澱下此方麵程序性知識和實質性知識的富礦。無論是古典小說的研究,還是古代詩詞的研究,或者神話研究,散文研究,我們一個人想要在一時片刻就從零點開始獨個苦心冥想,其實是走不太遠的,既然它們是我們工作中經常性要遭遇的難題,就不妨在平時費點時間對此方麵的知識有一個專門的“攻堅”。一旦攻克一個堡壘,那麼從此之後此類知識就不會再讓你每次遇到就撓耳搔腮——這就叫平時修煉內功。內功一旦修煉成功,真是無往而不勝,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甚至能夠在讀大家的解讀時,產生新的靈感與意見。

讀其他人的現成解讀——尤其是大家、大師的解讀,從他們的解讀中梳理出現成的可用的成果,這是最便宜最可行的一條道路。我們教師固然需要具備獨立解讀的能力,但是畢竟我們無須做文學批評家,無須做數學家或者物理學家,我們是最精華知識的傳遞者,如果什麼知識都必須是我們原創才能給孩子們,那麼我們的學生所得就會非常非常有限了,他們會因為我們的自負與固執而喪失真正學習的機會。我的意思是說:與其我們杜撰不可靠的解讀,那麼何如把他們引向大家解讀呢——當然,“大家解讀”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探索,否則學生最終會成為一個知識的高消費者而不是創造者。

自己平時的修煉是無止境的,而網絡時代搜尋一個文本的合宜解讀實在是太方便了。輸入幾個關鍵詞,互聯網就會為我們找到數百條信息——有時信息太多時,為了更準確地定向尋找,要有意識地創造性地改變關鍵詞,同時輸入幾個關鍵詞用空格隔開,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長久的尋找會讓你培養出一種對信息的敏感,你會幾乎直覺地判斷出哪些條目是不必打開的,而哪些則是應該打開看看的。

在解讀的層次上,一般來說其他人的教案與實錄是不值得打開的,哪怕是名家的實錄也一樣。先讀名家教案現在已經成了束縛老師們的一個陋習,這和以前束縛於教參解讀在原理上是完全相似的。而文學批評名家的解讀,是最值得打開來的——其實名師們也一樣是襲用那些解讀成果的,在解讀上,名師不名,事實上就小語界而言,沒有任何一個名師夠得上解讀方麵的名家資格。

想要讓學生從你的教學中獲得更多,你自己就需要比學生所能知道的擁有得更多,所以你要盡你所能,深刻地把握這個知識,而不要以“我所教的隻不過是小學生”為借口,拒絕對知識作深入地了解。

什麼時候算是完成了一個解讀?這個標準不是寫一篇解讀文章,事實上除非為了向大家提供教案,否則我連一個多餘的字也不會寫出來。但必須達到的是我心中對這個知識(這個文本)有了一種洞察,我知道我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把握住它了——請記住,不像是數學題目可能存在最終的惟一正確解,大多數知識是不能窮盡的,所以理解是以自己的徹悟為準繩的。但是這個解讀是絕對沒有必要受製於可教性的範圍的,隻是作為備課,我們不能在這裏消耗太多的時間,必須克製自己一課定天下的嘩眾取寵念頭,而隻以追問自己是否在內心理解了這個知識為惟一的標準。

一定要養成(規定)自己在半個小時左右,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一個文本的解讀的習慣。要命令自己必須如此。隻要想到你事實上幾乎每天都會遭遇新的文本,而每一次遭遇你不可能有多於一個小時的解讀時間,你就知道這種自我規定有多麼重要了。當然,在進行專項技能訓練的時候你可以超越這個規定,但是專項技術訓練是為了讓自己更快速而不是更磨蹭,所以快速完成解讀,與正確深刻的解讀同樣是你必須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