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紫禁城乾清宮。
盡管正處在人生中最驚慌最恐懼最無助的時期,但崇禎皇帝朱由檢仍然雷打不動的在東暖閣中批閱奏折處理政務。而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剛剛弱冠的青年,論周歲隻有十九歲。
就在前天,二月二十六,皇兒朱慈烺的一周歲生日,他宣布冊立他這個還在繈褓中的皇兒為皇太子,並為他舉辦了盛大的冊封儀式。在年前各路兵敗他希望南撤而被朝中大臣們阻止了以後,敏感而又自尊心重的他就已經做好了城破身死的心理準備。
繼位快三年了,他每天幾乎隻睡兩個時辰,日夜處理公文,完全對得起書房牌匾上‘宵衣旰食’四個字。此外因國計民生艱難,他還崇尚節儉,大幅消減了不必要的宮廷開支。他的後宮裏不超過十位妃子,而每餐飯也是隻有簡簡單單的幾個家常菜,他正當盛年,然頭上卻已經有了幾縷白發,他自認為論勤政節儉他不輸曆代任何君王,但是為什麼卻國事日頹到了如今這步田地?
因為幼年生母被杖斃和兩度寄養他人的經曆,讓他內心有著很強烈的不安全感。萬曆天啟年間腥風血雨的宮廷爭鬥,則讓他逐漸養成了隱忍和善猜疑的性格,也讓他小小年紀就深諳權謀。
這些特點在他先是虛與委蛇而後雷厲風行的鏟除魏忠賢及其黨羽的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也因此十七歲的他被文官們尤其是東林黨盛讚為一代明君中興之主,在朝堂的歌功頌德聲中他信以為真了。
他聽從了文官們的建議開始推行新政。首先就是撤回了各地的鎮守中官和太監監軍。其次他又將朝中百官來了一次大換血,提拔了那些正直清廉的官員來輔佐他。最後他聽從文官集團的建議,召回了負氣回鄉的袁崇煥,繼續推行應對後金的堡壘推進和經濟封鎖政策。
然而就在他以為他很快就能實現平定遼東、安撫百姓、中興大明的宏圖偉業的時候,陝北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和女真十萬鐵騎破關進逼京城的消息讓他幾乎是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驚慌失措的他立即下詔令天下兵馬起兵勤王,然而詔令發出去後除了宣大邊軍就幾乎再沒有什麼像樣的軍隊前來了。女真大軍兵臨城下,沒辦法下他隻好不顧群臣反對請出了前任兵部尚書已過七十高齡致仕在家的孫承宗前來主持大局。而後皇太極求和主動退往通州,因群臣攻訐,他將袁崇煥逮住下獄,不成想素來和袁崇煥親厚的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竟然帶著手下的一萬五千精銳遼東兵負氣而走,皇太極複圍京城,他令大同總兵滿桂統領援軍出擊,繼而滿桂戰死,宣大世兵競相奔逃回軍鎮。
若不是孫承宗和袁崇煥寫書信將祖大壽召回,皇太極複又主動求和撤走,還不知現在他要麵臨何種局麵?想著如今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但朝中文武大臣卻依然勾心鬥角推諉塞責,竟無一人可為他分憂,他心裏的憋屈憤懣失落怨恨可想而知。
他忽然想起他那木匠哥哥朱由校死前對他說的話:“弟弟你應該會成為堯舜那樣的皇帝,朕不愛管朝政,所以也不能給你什麼忠告,朝政上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就問魏忠賢吧,他一定會盡心輔佐你的。”此時想起這句話,崇禎不由喃喃自語道:“難道竟是朕做錯了嗎?”
就在崇禎皇帝自怨自艾內心迷茫的時候,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小跑著闖了進來,倒地一臉激動的稟報道:“皇爺,西平侯沐天澤和重慶總兵秦良玉提四萬兵馬前來護駕。”
“什麼?你再說一遍?”崇禎皇帝激動地站了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爺,您沒聽錯。西平侯沐天澤和重慶總兵秦良玉提四萬兵馬前來護駕。”
“好,好,好!忠臣,都是朕的忠臣。他們現在何處?”
“馬世龍調他們收複通州去了。”
“好,等他們凱旋歸來,朕一定要好好犒賞他們。”
距離京師僅四百裏的遵化城,後金大汗皇太極如今駐紮在此處。
皇太極也沒有想到他此次舉全國之力的繞道突襲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如今想來他仍覺僥幸。而這還要歸功於自後金政權建立起來後,他們推行的與漠南蒙古諸部的聯姻結盟政策,如今他後宮的中宮大福晉哲哲和西宮側福晉大玉兒都來自於蒙古科爾沁部,而且她們還是姑侄。
也正是因為有了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的全力支持,他才能夠在前年趁著大明新君登基的空當大敗和明朝交好的漠南蒙古宗主察哈爾部,為此次入塞打開了通道。
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還曾向大明朝廷求救,結果大明朝廷當時正忙著內鬥,而主張聯蒙抗金的熊廷弼王在晉和孫承宗等人是死的死貶的貶退的退,因此壓根就沒人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