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亞
半月談記者最近到西南貧困地區調研,一位村支書的話引起記者深思。他說,扶貧開發,道德建設要跟上,否則很多問題都沒法解決。比如說當前農村許多年輕人不贍養老人,導致老人雖有醫保,生了病卻無人奔走照料,隻好放棄治療。又比如,扶貧開發後,一些農民手頭有了錢,卻因紅白事大操大辦、賭博酗酒等陋習再度返貧。他認為,如果不把道德建設抓實抓牢,扶貧開發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打折扣。
這位村支書講的情況不僅存在於貧困地區,也是許多農村地區麵臨的普遍問題。但是,由於扶貧開發首先注重農民增收,許多地方開展扶貧工作隻注重“抓錢”,客觀上使貧困地區道德建設受忽視的情況更為突出。其實,在扶貧開發工作中,道德建設與經濟建設並不矛盾,甚至可以相得益彰。在扶貧開發工作走向以人為本、精準扶貧階段的今天,扶貧早已不僅僅是扶“錢”,“扶貧也要扶誌”、“扶貧也要扶智”日漸成為共識,“扶貧也要扶德”同樣應引起重視。
道德建設可以融入扶貧開發工作的全過程。扶貧開發,是包括人、財、物在內的外界各種資源在政府引導下向貧困農村快速聚集的過程,道德資源同樣不可缺席。下派到貧困地區的各種駐村工作隊以及村裏的黨員幹部,應該也有能力成為道德建設的示範者、推動者,這一群體投身扶貧開發事業所激發出的奉獻精神本身就是鮮活的道德建設資源。產業扶貧將農民群眾的利益和村集體的利益捆綁到了一起,這是一個牢固的利益紐帶,同時也應該成為一個道德紐帶。此外,在貧困農村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也非常重要。作為群眾參與、群眾主導的內生型組織,它們具有長久的生命力,能夠為農村道德建設提供源頭活水。
貧困往往使部分人喪失做人的尊嚴,但歸根結底,道德才是扞衛人類尊嚴的最後防線。從這個意義上講,將道德建設抓實抓牢,不僅有助於人們戰勝貧困,同樣有助於人們活得更有尊嚴,更能抵達美好生活的彼岸。因此,扶貧也要扶德,這不是什麼奢談與空想,而是和收入增長同樣重要的當務之急。畢竟,消除貧困隻是一個手段,一個階段性的工作目標,人民幸福才是我們永久的奮鬥目標,道德永遠是幸福的重要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