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萬滅三萬(1 / 2)

蘇牧也知曉與遼國人借道,完全是與虎謀皮,但如果一點後手都沒有,將這三萬精兵帶著北上,葬送在草原大漠之中,他也是做不出來的。

畢竟楊可世和劉光世那數千人已經是迫不得已,作為戰略的犧牲品,楊可世和劉光世值得曆史銘記,他們的犧牲雖然無可奈何,但足以改變整個時代,這就是戰爭藝術殘酷而壯烈之處。

人活一世,若隻想著自己,那麼整個民族都無法進步,無論在何朝何代,軍人都是可敬而可悲的。

當初他與楊可世劉光世二人密謀之時,曾經也想過如何開口,楊可世也就罷了,能夠當上萬人敵這個名頭,絕非貪生怕死之人,若無大覺悟,若無民族大愛,自不可能如此的奮不顧身。

讓蘇牧驚訝的是劉光世,作為劉延慶的兒子,出身將門的他讓人羨慕,有讓人有些鄙夷,但無論劉延慶的名聲如何,能夠得到父輩的恩蔭也是他的本事。

而他的前半部分履曆其實並不是很光彩,可自從蘇牧北上之後,與嶽飛韓世忠等一幹青壯派,重鑄大焱軍魂,劉延慶也接受了洗禮,成為了青壯派的堅決支持者,他自己也得到了身心上的脫胎換骨。

當他決定充當楊可世側翼之時,蘇牧還保持著懷疑的態度,但從基輔羅斯人的傷亡來看,無論是劉光世還是楊可世,都圓滿地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對於楊可世和劉光世,他充滿了敬意,便是他自己也無法做到這一點,許多時候他認為自己還有大作用,還不能死,但這世間誰的命不是命?誰的命就貴一些,誰的命就賤一些?憑什麼我楊可世劉光世能送死,你蘇牧就不能?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借口罷了,蘇牧並不是留戀自己的性命,他留戀的是這個時代,他苦苦掙紮,曆經無數生死凶險,為的就是要將這個時代的美好延續下去。

為了這個目的,他付出了太多,不僅僅是個人的無數次死裏逃生,還包括對他人的犧牲,楊可世和劉光世隻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他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他並非想象之中那麼的問心無愧,他也不會虛偽的說自己沒有當皇帝的心,如果自己當皇帝能夠讓這個帝國更好,他會毫不猶豫將趙劼推下龍台。

但他知道,這個時代終究需要這個時代的人來統治和管理,甚至於大潮流大方向也不能由他來引領,他隻能為這個時代保駕護航,修修剪剪,使得這個時代不再承受曆史上那些屈辱。

以前的他,力量很小,但現在,他擁有了這個能力,就決不能讓這份力量溜走,也不能提前結束自己的使命。

他其實並不願意看到遼人的苟延殘喘,他也想盡早結束這個曾經最大的帝國,但為了牽製西夏和女真,他必須留下大遼。

可他也知道大遼是虎狼之心,絕不可能變得溫順和吃素,他必須保持該有的戒心和警惕。

耶律淳的表態,讓蘇牧看到了他那迷醉沉淪的表象之下,仍舊有著一代雄主的野心,或許他認為自己這樣的表態,會讓蘇牧徹底放心。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這樣的表態反而讓蘇牧知曉他耶律淳隻不過是個隱忍之人,而這種人如同不叫的狗,咬起人來分肉見骨,才是真正的可怕!

借道之時蘇牧就小心翼翼地防備著,因為他們的目的是阻截基輔羅斯人,如果在此之前與遼人大戰一場,那麼北上就徹底失去了意義。

可擊敗了基輔羅斯人之後,他不得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如今的後遼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呼風喚雨的大帝國,烏穀部、敵烈部、茶劄喇部、萌古部、梅裏急部、粘八古部,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從西到東,從南到北,都已經開始脫離後遼的掌控。

後遼的領主們幾乎掌控了朝堂,耶律淳昏庸無能,隻知道享樂,蕭德妃雖然有野心,但苦無底氣實力,整個後遼即便想要擴充斡魯朵,也隻能從臨潢府之中招募抽調素質低劣的各族奴隸。

今次能夠湊夠五萬人,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誰能想到這就是曾經的那個大遼帝國?

即便到了天祚帝這一朝,契丹族已經不再強盛,已經腐朽了兩三代人,但麵對女真人的崛起,他們仍舊能夠召集七十萬的大軍。

相比之下,如今耶律淳禦駕親征,也就隻能東拚西湊出五萬人,讓人何等的唏噓。

也正是因為後遼不再擁有這樣的威脅力量,蘇牧才敢放心與虎謀皮,因為他知道這頭老虎已經奄奄一息。

他早就料到耶律淳和蕭德妃會出爾反爾,隻是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將基輔羅斯人徹底截殺,畢竟他對基輔羅斯人並沒有足夠的了解。

好在楊可世和劉光世將他們的任務完成得極其出色,在基輔羅斯人走出大漠之後,他們的規模已經減半,而且士氣低迷,戰力萎縮極其嚴重。

蘇牧有人數優勢,又得偷襲的先手,黑白子被殺,始可汗又被蘇牧斬殺,伊凡大公身死,基輔羅斯人群龍無首,雇傭軍沒有了雇主之後,軍人的職業精神也就成了一場笑話。

此消彼長,蘇牧的突襲騎軍眾誌成城,又視死如歸,若非風雨大作加上長夜漆黑,當夜就已經將基輔羅斯人給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