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央,酷暑難當,馬蹄揚起漫天黃塵,將士們的刀甲撞擊聲與馬嘶聲混在一處,沒有半點雲朵的遮擋,仿佛要讓天上的戰神聽見,祈求戰神的賜福,斑駁的旗幟透著無數次戰鬥的滄桑與慘烈。
騎軍的前頭是一幡血狼大旆,周遭旗幟林立,親衛團的簇擁之下,一員驍將虎背猿臂蜂腰,皮帽掛在馬背上,露出契丹人標誌性的“地中海”髡發。
他的眼眸便如同烏雲之中的鷹隼,仿佛能夠透過重重阻隔,精準地俯視著地上的獵物。
這就是遼國曾經的六軍大王蕭幹,以及他僅剩的八千奚族本部騎兵。
曾幾何時,他是那個與耶律大石齊名的遼國名將,他也曾經在遼國朝廷之中呼風喚雨,每有征戰,將帥們都將他的謀策當成製勝法寶。
可如今,耶律大石死後,他蕭幹仿佛也在急速沉淪湮沒,敗在西陲老軍神種師道的手底下並不丟人,因為那個老人是大焱朝的第一軍人,是整個南朝最拿得出手的一名老將。
然而敗在郭藥師的手中,就有些顏麵掃地了。
郭藥師是誰?
是遼東的一名賊匪頭子罷了,當初在遼東興風作浪,讓他蕭幹去鎮壓了下去,而後如同搖尾乞憐的走狗一般在他蕭幹麾下苟延殘喘,手底下也隻有兩千人,還要跟甄五臣劉舜仁等四五個人平分,這位常勝軍都管是有多落魄。
可正是這個常勝軍的都管,在涿州讓耶律大石吃了敗仗,而且還是此生最大的一場敗仗,以致於耶律大石都被俘獲了過去。
這仿佛就是他郭藥師的轉折點,更是耶律大石和他蕭幹的轉折點,從此之後,蕭幹和耶律大石便再沒能品嚐到勝利的滋味。
而郭藥師的常勝軍並沒有能夠保存在自己的名下,據說他已經要被送回大焱朝廷當個混吃等死的閑散官兒了。
可誰都沒有想到,種師道竟然啟用了郭藥師,還讓他去偷襲關乎南北命脈的居庸關,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郭藥師成功了,他打敗了曾經的上司蕭幹!
這一樁樁一件件仿佛仍舊曆曆在目,如今蕭幹卻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的對手不斷變換,如今終於要跟耶律延禧決戰了!
耶律延禧絕對不是個好皇帝,他一輩子做過最多的事情就是喝酒打獵,連睡女人都興致缺缺,可惜他喜歡的是打獵,精通的是打獵,卻不是打仗。
他麵對的蕭幹不是獵物,而是獵人。
李仁愛帶著三千黨項鐵騎,就在蕭幹本部騎兵的左側遊弋,這是李良輔給蕭幹吃的定心丸,而李良輔的大部騎軍也在後頭壓陣。
根據高慕俠和雪貂衛等潛伏密探提供的情報,蕭幹得知耶律延禧的身邊仍舊有著龐大的三十多萬人,而斥候們隨後送回來的情報,也證實了高慕俠等人的情報真實性。
這三十萬人確切來說是耶律延禧逃亡路上的保障,是大遼帝國最後的火種。
除開貴族的家眷和衛隊,除開大部分的遼朝官員家族,契丹平民以及各種手藝人,再加上民夫輔兵等等,耶律延禧能出戰的也就隻有三萬餘的斡魯朵禁衛。
這三萬人已經是他最後的家底,在經曆了數次大敗之後,斡魯朵精騎的數量也在急劇銳減。
在龍岩平原一戰之中,斡魯朵的實力保存還算比較完整,畢竟坐鎮中軍,權當策應,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可惜後來女真人攻打上京,斡魯朵損失慘重,而後“耶律大石”又帶了一部分進行突襲。
到了後來,這些斡魯朵已經開始被部族領主分化,許多人都開始動搖,也有一部分選擇了留守上京。
耶律延禧連自己的禁衛都無法主導和掌控,可見他對大遼帝國的統治已經微乎其微。
但這三萬人終究還是斡魯朵精銳之中的精銳,是經過層層篩選的悍卒。
在這三萬人的麵前,蕭幹的八千奚族本部騎兵,加上李仁愛的三千黨項鐵騎,實在有些不太夠看。
隻是蕭幹對遼人太過了解,如果單純兩軍衝鋒交戰,他蕭幹自然不是對手。
可這三萬人要護衛著他們的老皇帝,還要保護那二十幾萬的貴族和官員,以及平民。
這些人在戰鬥之中非但無法給三萬斡魯朵提供任何幫助,反而會拖累斡魯朵的戰鬥力,而且會分散斡魯朵的兵力。
這也是蕭幹膽敢悍然出兵的原因之一,起初他對高慕俠等人提供的情報還有些疑問,直到己方斥候確認之後,他才下定了決心。
這是屬於他蕭幹的大翻盤,成敗在此一舉,是將大遼帝國變成奚族人的王國,還是再度一敗塗地,失去所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就在今日這一戰!
他遙遙看了左翼的黨項鐵騎一眼,突然湧出無盡的信心來。
麾下的奚族本部馬軍都是他的心腹,是一路跟著他廝殺過來的老兄弟,一個個都是鐵血百戰的悍卒,戰鬥力不比斡魯朵差多少。
看著英氣勃發的李仁愛,他想起了自己遭受的冷遇,想起了李良輔的腹黑,想起了西夏人的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