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退(2 / 3)

蘇牧讓弓兵和斡魯朵出來救場殿後,可謂穩紮穩打,隻要女真的騎軍敢追上來大肆掩殺,十數萬弓手萬箭齊發,女真人便是天神下凡,也要被紮成刺蝟。

而且他們抓住了遼軍輕敵托大和陣型臃腫的破綻,利用定點的地雷和火炮埋伏,才吞下了遼國的騎軍部隊,甚至不惜以八千精騎和耶律餘睹來充當誘餌,想要追擊掩殺,他們即便有這個膽子,也沒有這個能力。

他們不可能憑借僅剩的一萬多精騎來掩殺,更不可能將地雷挖出來到處扔,更不可能扛著神威大將軍去追殺敵人。

但如果沒有蘇牧和燕青的臨危不亂,將弓手方陣和中軍的斡魯朵調動出來救場,那麼他們或許吃不下數十萬大軍,可將驚恐到極點的騎軍全部掩殺殆盡,卻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在蘇牧和燕青中軍的掩護之下,驚魂甫定的遼國騎軍,終於開始紛紛後撤,也沒辦法按照編製,隻能胡亂集結在了斡魯朵精騎的左右兩側,而後慢慢往臨潢府的方向撤退。

當然了,老皇帝雖然仍舊處於驚駭之中,但禁衛和文武百官早就起駕,護著老皇帝往臨潢府撤退。

老皇帝骨子裏好歹流著契丹族的血液,雖然心裏驚駭到了極點,但關鍵時刻,他卻將文武百官罵住,聖駕停了下來,他甚至走下禦輦,親身騎馬,登上高地,遙望破敗的戰場,老淚縱橫,文武百官皆大慟。

當老皇帝見得自己的心腹愛將“耶律大石”臨危不亂,調度中軍和後軍來殿後,保住了騎軍的火種之時,心頭滿是羞愧。

耶律大石如果真有反意,當初將耶律淳推倒之後,又何必將他這個老皇帝重新拉起來,自己當這個皇帝不就好了麼。

若說耶律大石雖是皇族,分量卻不夠,他這個老皇帝還有命的時候,耶律大石自己上台與造反無異,這也說得過去。

可外頭的人都說耶律大石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老皇帝是瞎子吃餃子,耶律大石有沒有挾持聖意,他心裏有數得很。

耶律大石非但沒有挾持聖意,甚至沒有太多地插手政務,反而極其善解人意,知曉耶律淳和蕭德妃一日沒有抓到,他這個老皇帝就會寢食難安,便將重心都放在了追捕耶律淳的事情上,這天底下哪裏還有這般熨帖聖意的臣子?

若燕青知曉老皇帝的心思,估計也會哭笑不得吧,他並非不想插手遼國的軍政大事,實在是因為他隻是個西貝貨,裝腔作勢假扮耶律大石已經是極限,若插手軍政,很快就會露餡,再者,他也是秉持少說少錯,少做少錯的原則罷了。

這些也就暫且不提了,單說老皇帝的禦駕去而複返,遼軍終於有了些底氣,皇帝陛下終究還是沒有丟下他們。

在這一點上來說,老皇帝是成功的,因為他禦駕親征就是為了籠絡人心,雖然戰敗了,但他臨了的去而複返,確實為他加分不少,雖然這個皇帝已經沒有太大的勇武和智謀,但最起碼他能夠休戚與共,沒有拋棄自己的臣民。

而燕青的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將敗局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本就擁有極高人望的他,此時更是一呼百應,加上金國人並沒有乘勝追擊的勇氣和力量,遼軍的混亂局麵漸漸也就平息了下來。

但撤回上京臨潢府,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了。

眼下軍心士氣徹底被擊潰,連袍澤的屍首都撿不回來,即便他們現在的兵力仍舊是女真人的數倍乃至十數倍,也不敢貿然出擊了。

老皇帝仿佛瞬間蒼老了十幾歲,本就佝僂著的身子,顯得越發的萎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