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藥師的鐵箭,穿越三百步的驚人距離,精準地將那名稍稍冒頭的騎兵射死之後,整個居庸關的守軍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喝彩和咆哮!
而蕭幹的五千騎軍,麵色大變,一個個紛紛後退,這支跟著蕭幹的奚族親兵,在經曆了幽州大敗之後,竟然在居庸關下,再一次被嚇退了!
雖然並沒有造成騷亂,但很顯然,這樣的小插曲還是成功打擊了蕭幹騎軍的士氣,使得郭藥師的守軍聲威大振!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蕭幹再沒有出擊的可能,隻好悻悻後撤,等待張楚劍的步卒大軍。
而城頭的郭藥師俯瞰著這一幕,心頭激蕩,仿佛又回到了當初在遼東和涿州的意氣風發。
他始終還是那個振臂一呼,萬眾響應的大梟雄啊!
也隻有這樣的位置,才最適合他郭藥師!
能開三石硬弓,三百步外取人性命,這是何等的勇武,能夠拉攏五千漢兒,安心地將打開武庫,將武器發放給他們,這是何等的魄力,能夠設下層層防線,使得六軍大王蕭幹望而卻步,這是何等的智謀!
這樣的郭藥師,在戰場上的郭藥師,拋開了所有的陰謀算計,拋開個人品德不說,才能夠真正展現出一員超級戰將的真正魅力!
也隻有這樣的魅力,才更能夠凝聚軍心士氣,使得這些漢兒們,真正歸附在他的麾下!
而此消彼長之下,蕭幹大軍的士氣,已經跌落到了冰點,許多人都蠢蠢欲動,卻不是想著奮勇向前,而是暗自打起了退堂鼓。
張楚劍早已料到,半途整頓肯定會給郭藥師留下充足的準備時間,隻是沒想到,這位常勝軍的都管,竟然對防禦如此的精熟!
他的腦海之中突然冒出一個人來,無論是郭藥師此時的守城策略,還是種師道先前的守城方針,似乎都帶著某個人的淡淡烙印。
而那個人,就是害得他父親被殺的元凶,蘇牧!
若不是蘇牧,他的父親就不會死,可無論是種師道還是郭藥師,似乎都在踐行那個人的守城策略。
種師道還好說,蘇牧出自於大焱北伐軍,種師道的守城策略與之類似,也說得過去。
可郭藥師一個遼東降將,而後又歸降了蕭幹,他又是如何得知這種地道的漢人守城法子的?
張楚劍陡然想起,郭藥師歸降大焱之初,北伐軍遲遲不肯過白溝河,沒有去接管涿州,正是耶律大石帶著人馬去攻打涿州,而幫助郭藥師死守涿州,最終還將耶律大石成功俘獲的,正是蘇牧!
他是個足不出戶卻盡知天下大事的人,關於蘇牧的種種事跡,他也是有所耳聞,而且他也是個讀書人,蘇牧的詩詞,連遼國的貴族們都能夠隨口吟唱,張楚劍又如何不知?
在文學上有如此造詣之人,卻仍舊能夠在沙場上拚死廝殺,而且還屢立戰功,在最不可能的時候突然出現,給敵人迎頭一擊,這樣的人,縱觀史書,能有幾個?
張楚劍並不隻是想著複仇,他還想要將張氏一脈,延續下去,還想要以父親之名,站在北方大地的最巔峰,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張鈺的兒子。
而不是像現在的遼國那樣,即便父親張鈺寧死不屈,至死都沒有背叛遼國,可這些遼人卻連一個像樣的哀榮都不曾賜予。
他要讓父親的名字,因他張楚劍,而再度響徹北方大地!
所以他要打敗蘇牧,他要打敗一切阻礙他的敵人,他要力諫蕭幹,拿下居庸關!
因為留給蕭幹的退路並不多,南方已經被大焱北伐軍穩穩占據,北麵是遼人和女真人的戰場,連大焱的北伐軍也插上了一足。
蕭幹如果想要抽身離開,隻能往西北,也就是西夏或者回鶻的方向逃走。
隻是如果他選擇逃走,又寄人籬下,還有多少人會跟著他?
諸軍將士就是看中了蕭幹有可能自立為王,建立奚族人自己的王國,才跟著蕭幹拚命,如果蕭幹敗走,如何能理直氣壯的建立奚王國?
無法建立王國,這些人還跟著他蕭幹打個囊球啊!
所以在地理上,蕭幹或許還有退路,但在形式上,蕭幹已經別無選擇!
隻要讓他看清這一點,讓蕭幹麾下的士卒都看清楚這一點,那麼攻打居庸關,便是所有人唯一的選擇!
人生之中最讓人無奈又不甘的,便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隻有一個選項的選擇,也叫作別無選擇。
張楚劍就是要讓蕭幹這些人別無選擇!
當他與蕭幹的騎軍先鋒回合之後,蕭幹很快就召見了他,因為蕭幹決定尊重張楚劍的建議,因為他吃夠了不聽建議的苦頭。
而張楚劍的第一句話就是:“大王可曾聽過破釜沉舟的典故?”
四月末的這天,大雨停歇,居庸關下,蕭幹殺盡所有戰馬,斷了所有人的退路,而後舉兵,強攻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