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看清楚形勢,並順勢而為的,算是不錯的豪強,而明知形勢急迫,事不可為,然則為了大局,卻能夠逆勢而為,不惜做出犧牲,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真正的犧牲麵前,任何豪言壯語都顯得蒼白而乏力,他們都不怕死嗎?
也是怕的。
但在嶽飛韓世忠等人的訓練和感染之下,他們已經領悟到了一種東西,有時候,對死亡的恐懼,於事無補,隻能加速你的死亡,置之死地,說不得還能獲得後生之路。
當你看清楚了大局勢,逼得自己無路可走之時,才能夠激發出真真的潛能來。
這種潛能或許不能讓你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讓你逆轉乾坤,絕地反擊。
但這種潛能卻能夠讓你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
橫豎是一死,為何不能死得體麵一些,一定要被人如同喪家犬一般追殺,還要將剛剛到手的幽州給葬送了,將大焱北伐的大好開頭給葬送了,成為後世史書上的敗筆而遺臭萬年?
這個時代的人都很怕死,特別是大焱軍隊的士兵,否則大焱的軍隊也不會如此腐朽不堪。
但在整個大文化背景之下,比死亡更可怕的,卻是死後還要被千夫所指,被萬民唾棄!
嶽飛和韓世忠等將領,在蘇牧的理念影響之下,不斷凝聚著士兵們的團結力量,更讓他們生出集體榮譽感,讓他們領會軍人的天職和宿命。
在精神覺悟這個層次來講,即便是種師道麾下的老西軍,都未必有這些騎兵們的覺悟。
所以即便遭遇到蕭幹騎軍的突襲,即便他們已經在平州城下苦戰了一場,可平日裏的訓練,在關鍵時刻終於體現出了該有的作用和價值。
騎兵們很快就集結起來,組成了整齊的方陣,懂兵法軍事的人隻需要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這些騎兵並非防禦陣型,而是攻擊陣型!
眼下他們處處落了下風,若再被動防禦,跟狼狽逃竄其實沒什麼兩樣,唯一的出路就是狗急跳牆,放棄所有防禦,主動攻擊,兵行險著,劍走偏鋒,跟蕭幹對拚傷亡!
是的,隻要跟蕭幹對拚傷亡,即便不能把他嚇跑,也能夠極大消耗他的軍力,他再想偷襲幽州,也就不太可能了。
而且軍事之中,一個營團但凡傷亡超過三分之一,就要換上另一個營團,以保存有生力量,斷然不會一個營團打光了,再派另一個營團上去。
因為到了後期重建之後,一個營團隻要還有個骨幹架子在,就能夠招募部分士兵,將這個營團補滿,有營團裏頭的老兵帶著新兵,戰鬥力很快就能夠恢複過來。
可一個營團徹底被打光了,就需要招募大量的兵士來重組一個營團,先前那個營團的精神已經不再,一切又必須從頭開始。
蘇牧對大戰略有著獨到且長遠的目光,但對小規模戰役的戰術,卻終究不如韓世忠和張憲等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也隻能充當敢於帶頭拚命的精神領袖,真正的戰術指揮,還得交給韓世忠張憲嶽飛,甚至是剛剛招降的楊再興等人。
先前攻城之時,嶽飛將破牙營的人交給了楊再興,但此刻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他必須要跟自己的弟兄們同生共死,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接過了破牙營的指揮權。
隻是掃視了一眼,嶽飛便心生感激和震撼,因為在楊再興的帶領下,雖然陷入城下的混戰,但破牙營竟然隻損失了三十幾名弟兄,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事實!
這是因為破牙營訓練有素,又跟著嶽飛東征西討打草穀,早已脫胎換骨,而後又精挑細選,優勝劣汰,使得破牙營成為了整個北伐軍中最強的騎兵團。
但即便如此,這個傷亡還是太過讓人震撼,其中一個原因,自然跟楊再興是分不開的。
有這個絕世猛將在陣前衝殺,身後的弟兄們壓力自然會小很多,打順風仗和群毆的事情,在每支軍隊之中,其實都是通用的。
在氣勢上壓製敵人之後,信心暴漲,士氣如虹,傷亡自然也就會減到最小。
嶽飛朝楊再興投去感激的目光,後者卻朝嶽飛拱了拱手,嚴肅地讚道:“這是楊某見過,最強的騎兵團,沒有之一!能跟爾等同生死共存亡,是楊某的榮幸!”
兵法上說,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軍十倍於敵人,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人就進行進攻,兩倍於敵就隻能努力戰勝敵人,勢均力敵就設法分散敵人,逐個擊破;而兵力弱於敵人,就想辦法避免戰鬥。
但又說水無常形,而兵無常勢,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不勝枚舉,除了兵力數量之外,士氣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因素都能夠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所以蘇牧等人此戰也並非必敗無疑,後世曆史上,嶽飛的背嵬軍就曾經以五百大破十萬金軍,而金軍曾經被傳“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