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風雪,鐵甲,棋局(3)(1 / 2)

杭州已經很多年沒有曆經戰火的侵蝕,在大焱所處的這個時空之中,杭州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但真正能夠打到杭州,一般都到了改朝換代的程度。

也正是因此,這座人文雄城才能夠將這份婉約的書卷氣完好的保留至今。

可如今,外敵沒有能夠攻打到這裏,卻讓大焱朝南方的亂軍,攻到了城下。

不可計數的張三李四王老五們,不斷地往城頭湧來,用砂袋,用土石,用草木,甚至用屍體,去填那正值枯水的護城河。

是的,他們之中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張三的影子,他們都是別人口中的誰誰誰,總之是無名小輩,命賤如草。

似方臘方七佛這種,也不過是名聲大一點的張三李四罷了,眼下杭州城內外都已經血染大地,可在朝堂之上,許多權貴連方臘麾下有多少猛將都不太清楚,在他們的眼中,這些始終是烏合之眾,不成氣候。

草莽江湖之中的張三李四,田間地頭的張三李四,流民狂潮之中的張三李四,這些張三李四拚死往前衝鋒,難道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記住自己的名字,不再被人看成張三李四嗎?

不是,他們的動機很簡單,起碼當初的動機很簡單,他們隻是想活著,想活得更好,當這個世界讓他們活不下去了,他們就隻能拿起武器來,發出自己的聲音。

朝堂上的大人物們篤定了方臘必敗無疑,但他們沒有一個曾經親眼目睹過方臘軍有多麼的絕決。

而方臘軍的將士們,則認為聖公麾下大軍必定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這不是自信或者自大,而是他們必須要勝利,因為從他們進入這支軍隊開始,就已經沒有了退路。

如果方臘失敗,意味著他們也要承受後果,這不是一般的剪徑搶劫或者小偷小摸,這可是殺頭的叛亂!

相比方臘軍的無路可退,不破不立,杭州城的人卻還心存希望,他們不想跟方臘叛軍死磕,他們隻是想拖延,想死守城池,等待朝廷大軍的救援。

方臘軍的人數是杭州城人數的十倍有餘,前者視死如歸,後者卻心存僥幸,這麼一比較,杭州城被攻克,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能夠想到這一點的人其實不算少,杭州的大人物也不少,畢竟身居高位,眼界也高,心機也就深沉,想的東西也比尋常百姓要多。

他們可以發布命令,指揮軍士和百姓做出相應的布局,但卻無法改變這些人心中的想法,而這些想法,直接關係到軍士和百姓們的軍心士氣。

沒有從根本上振奮起軍心士氣,哪怕做再多的布局,也隻是徒有其表罷了。

蘇牧沒有走上城頭,以至於除了關少平等少數知情人之外,整座杭州城的人,都將他當成了膽小鬼。

連劉質這種被看成無用書生的人,都奔走於城池之內,頂著進士爺的頭銜,四處協調城內的補給和政令。

甚至於那些青樓楚館的姑娘們,都捐了銀子,在青樓的外麵開了粥棚。

蘇牧在幕後為這座城市做著各種籌謀計劃,卻沒有人能夠真切感受得到,連趙霆和趙約也沒有掩飾他們對蘇牧的鄙夷。

隻是大戰當前,這些事情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相對於杭州城的存亡,一個第一才子的表現,又算得了什麼?誰還顧得上什麼第一才子?

按理說,這是宋知晉趁機落井下石的最好時機,但他並沒有這個想法,也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搞這些小動作。

蘇牧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根本不需要他再去陷害什麼,況且,現實的情況也由不得他分心去做這些。

因為短短兩天之內,餘操麾下那三百死士,已經死了五十多人!

宋知晉心裏很擔憂,如此大規模的死傷和清理,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官府的力量。

但調查了之後才發現,自己想錯了,這些人不是官府的人殺的,就算再如何非常時期,官府也不可能如此大規模的屠殺,再者,如果是官府殺的,那麼官府最好的選擇便是將這些人拖出來示眾,以壯軍心士氣。

這些人不是官府動的手,那麼就有了其他的可能性,而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宋知晉已經猜到,並在隨後的調查之中,得到了確認。

是的,摩尼教的餘孽尋仇來了!

城外的叛亂大軍,其基本骨架和管理層的精英,幾乎大部分來自於摩尼教,對於這個龐大卻又神秘的教派,宋知晉也保持著又敬又畏的態度,但這並不妨礙他展開反擊。

隻是他在考慮,到底要不要進行反擊。

如果他不反擊,任由摩尼教的餘黨將三百死士耗幹淨,那麼他就能夠徹底擺脫方七佛的操縱,他能夠利用手中二千多的民團,去成就杭州城真正大英雄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