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設亞洲足球強國的起步(1 / 2)

時隔10年之後,中國足球協會於2014年春節前夕再度舉行全國會員大會。會場跟上屆大會一樣,還是在香河訓練基地那間寬敞的多功能大廳裏,但物是人非,台上坐著的新任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和7位副主席,隻有張吉龍和容誌行是繼上次足代會當選後連任。經曆了風風雨雨的中國足球麵臨著怎樣的形勢,新一屆足協執委會將如何動作,一份《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討論稿)》發到參會代表手中,上麵寫明了中國足球對此做出的判斷。

修改不下30次

被炒得沸沸揚揚的足代會,前後幾次進入認真籌備階段,起草文件是籌備的重點,“規劃綱要”又是文件中的重點。幾任中國足協主要負責人對此都非常重視,畢竟這是一份上對領導機關、下向黎民百姓做出交代和承諾的文件,說出的話是要算數的。

由於舉辦奧運會和足壇掃賭打黑等諸多原因,足代會欲開又止,一再延期。盡管那些理由都很充足,很容易理解,但也說明在現行體製下和一些人眼中,召開足代會的重要性有限,開不開、如期開還是延期開,都是足球界自己的事情,而緩開是為了給涉及領域更廣、層次更高的大事騰出時間。換屆選舉、修改章程等程序被不了解大會性質和作用的媒體視為例行公事,甚至隻是為了給幾位主要負責人扶正名分。隻有討論這份“規劃綱要”算是相對具體的內容。

大會沒有表決通過這份文件,會後將梳理各種意見,再做修改,適當的時候發布。其實,會上拿出的“討論稿”曾向足球界內外廣泛征求過意見,經過了不下30餘次修改。2012年春夏,中國足協要求中層各部門都要製定各自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進入設計、起草、征詢、修改的流程。2013年4月,中國足協召集部分專家研究“規劃綱要”的修改工作,當時已是第十九稿。考慮到全麵性,篇幅也由短變長,又考慮到綱要性,篇幅隨之由長變短,像是在兜圈子,又轉回到起點。這一稿的容量約為17200字,文件名為《足球發展十年規劃(2013—2022)》。此後又經過10次左右反複修改,拿到大會上的文件精簡到6200字,改稱《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討論稿)(2014—2023)》。

以第十九稿與大會討論稿相比,內容的相同之處在於都以“任務”為主,占去整個篇幅的三分之二,並在這一章中分列了管理體製、青少年、競賽體係、國家隊、職業化、女足、社會足球、技術發展、教練員培訓、裁判員等具體工作。結構的不同之處在於要不要有“過去十年工作回顧”這一章。在大會討論稿中,這一部分從“規劃綱要”中拿出,由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張劍在工作報告中詳述。

張劍在報告中列舉大量數據,說明過去10年當中中國足球在積極探索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改革,職業聯賽在曲折中成長進步,校園足球和行業治理初見成效。更讓與會代表充分肯定的是中國足協以從來沒有過的沉重語氣,強調“正視足球發展現狀,深刻反思經驗教訓”。

以反省為起步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在改革發展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痛定不思痛,亡羊不補牢,在低水平管理中循環往複。張劍將“現狀”概括為與世界和亞洲先進水平距離拉大、足球發展基礎薄弱、行業不正之風蔓延,認為導致中國足球落後的原因主要是:對足球價值和規律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職業化改革思想準備不足,應對不力;急功近利的思想行為嚴重,輕視基礎建設和長遠規劃;行業管理監督薄弱和缺失。張劍使用了“恥辱性失敗”、“社會強烈不滿”、“差距巨大”、“全方位落後”等份量很重的措辭,讓與會代表聽了不似以往那樣官氣,甚至有“足協在變”的感覺。

能不能深刻反省中國足球積重難返的原因,首先是願意不願意承認和直麵現實。這也是來自足球界不同層次的與會代表最為關注的焦點。以往的工作報告先講足成績,再籠統講差距和問題,與這樣的習慣相比,本屆會員大會的工作報告有了顯著改進,也使人們討論修改“規劃綱要”有了明確的立足點。

大連阿爾濱俱樂部總經理遲尚斌說,兩個文件比預想要好得多,中國足協有勇氣講失誤,這是一大進步。延邊長白虎俱樂部總經理於長龍說,足協的工作報告不護短,現在是需要鐵腕拯救足球的時候了,希望足協能夠強力治理。

82歲的中國足協顧問年維泗動情地說:“我18歲進入國家隊,搞了幾十年足球,看到的是至今沒有摘下落後的帽子。中國的足球人口太少,當年的西德7000萬人口,一個周末有十幾萬場各級別的比賽,有幾百萬人上場踢球,相當於全國人口的十幾分之一,我們恐怕幾千分之一都不到。我們的足球場地也太少,當年我帶隊出訪英國的時候,隊員們從車窗裏看到外麵有那麼多球場,光倫敦就有106塊足球場,可我們現在建樓群連半塊球場都不願留出來。中國足協在‘規劃’中確定從亞洲打起,我們要有信心首先在亞洲所有弱隊麵前不翻船。1985年5·19輸給香港隊,幾百名球迷圍著國家隊駐地,要主教練曾雪麟出來對話。我請他們選代表進來談談,他們哭了。老百姓諒解我們,他們排隊買票來看球,窩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