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密碼
作者:
大約兩億年前,海洋中日益興旺的哺乳動物和硬骨魚類,給軟體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僥幸生存下來的則成為動物學意義上的怪異分子。麵對強勢種群的瘋狂屠殺,它們不得不果斷地扔掉笨重的外殼,以更敏捷的速度逃生與捕獵。內在的變化就是既聰明又狡猾,讓捕食者感到怪誕得難以捉摸,以至於知難而退。這些躲過劫難並繁衍至今的生物,就是章魚、魷魚和烏賊等動物。
生物進化的主流觀點認為,智能是從魚類和兩棲動物向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早期靈長類動物直至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但章魚和魷魚、烏賊等軟體動物對這種公認的科學觀點提出挑戰。雖然有孜孜以求的科學家對這些奇怪的生物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探索研究,但重重謎團至今難以破解。
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複雜的大腦隻有在複雜的環境中才會得到進化,聰明動物的壽命一般比較長,因為漫長的童年期和長輩的悉心指導才使它們在學習中獲得鍛煉。比如獅子、猩猩,乃至人類,我們人類是童年期最長的生物,從出生到能夠獨立生存,需要將近20年的時間。生物學的法則是,隻有長壽動物對大腦的投資才是值得的。讓蜻蜓或蜉蝣具有複雜的大腦,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問題來了,章魚生活的環境一點也不複雜,就是海洋生物廢棄的洞穴,它們是獨居動物,除了捕食外就是獨自安靜地休息。壽命最長的章魚也隻能活4年,充盈的大腦、出奇的聰慧,並不能挽留住它們短暫的生命。而在如此簡單的環境和短促的生命中,它們智慧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的呢?
人們喜歡章魚,主要是因為它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學會模仿和暗示,並牢牢記住解決難題的辦法,必要時可以舉一反三。此外,它們明顯具有人類兒童的頑皮,就像準確預測世界杯的保羅。它們還是我們最好的玩伴,它們似乎知道人類需要哪方麵的滿足,同時也明白自己怎麼做才能討這些真正直立行走的動物們歡心。
與其它海洋生物一樣,章魚繁殖一次後便日趨衰弱,不久就會死亡。它們會用自己僅存的一點氣力細心看護自己的魚卵,直至它們孵化出來,遊向遠方。
最近,科學家發現,章魚每天隻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捕獵,其餘的時間便躲在洞裏似睡非睡,看不出一點活躍思維、磨礪智慧的模樣。如此的生存狀態,卻擁有這般聰慧本領,實在令人難以想象。人類假如這樣生存,說不定就會退化到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了。
章魚的確神奇,不僅僅是“保羅”。
(摘自《新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