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愛看毒

藝術與財富

作者:羅忠學

一個有名號的江湖寫手,一個有夢想的創業者,一個有意思的藝術人。

從雜誌社離職,創業至今,已經兩年了。這兩年,也是藝術界轟轟烈烈的創業潮,其實創業潮並不僅僅局限於藝術界,整個社會好像都不安分,在路邊攤上吃碗冷麵都能碰上幾桌人在談他們的創業計劃。潮水湧過之處,往往都是狼藉。

工作與創業最大的區別是在每月5號。以前工作時,快到5號的時候,神清氣爽,帶著老婆吃喝玩,就等著5號發工資。創業就不同了,一想起快到5號了,打牌贏著錢都笑不出來。創業的時候最容易忘記很多事,一直想不起來自己為何非要創業,後來是忽然想起這個原因來的。

其實在雜誌工作的時候,就經常會聽到一些藝術家、畫廊主教育我:“做雜誌啊,你應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做。”以前聽著也沒有覺得怎麼樣,反正我也剛工作完全不懂,人家說著我就聽著。後來我創業了,每次和別人聊天,總是先聽一個小時對方對我的小產業的規劃。一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就是受寵若驚,這是明明沒花錢請了一個顧問啊!再後來就總結出經驗了,但凡是以下三句中的任何一句開頭的話語,完全可以屏蔽掉——“做XX,太簡單了”、“這種模式,我早想到了”和“如果我來做,絕對比他強”。

後來想一想這樣的話雖然沒說過,但是誰心裏沒想過呢?每一個創業者都會受到自己老板的影響:他能(說不定心裏還罵了一句),我也能,Icando!等自己真做了老板後才發現,你根本不是“cando”,而是“看毒”了!

這事在藝術圈尤甚。最近麵試了幾個人,大多是從畫廊跳過來的,問問他們想來哪個部門。大部分回答都是:其實每個部門我都行——怎麼個意思?搶老板的飯碗是不?

其實你看看人家的工作簡曆,一點都不誇張,在畫廊裏,統共就那麼兩個人:聯係藝術家,我做的;談判,我做的;策展,我做的;請媒體,我做的;寫稿子,我做的;銷售,我做的......就連畫廊的微信公眾號還有門戶網站,都是我做的。你說我什麼不會吧?更厲害的是,竟然還有一個應聘者指手畫腳告訴我,應該怎麼賣畫才能做成藝術圈最大的互聯網企業,讓你恍惚間覺得孔明在世,招了他我就是劉備,不招他我就是劉表啊!

這和掉茅坑裏的屎殼郎覺得自己是天下首富了一樣,壓根兒不知道茅坑裏的屎根本沒法滾成球,最後吃不著隻能自己滾蛋了。這也是為什麼創業成功率那麼低的原因,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都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商業奇才,自己不去經商簡直就是這個世界的損失,到頭來才發現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損失,隻有你自己損失了時間和金錢。

不光是由我這樣的屌絲轉化而來的創業者,很多別的行業的精英們看到藝術市場裏的錢好掙,也紛紛闖了進來。我見過口氣不算大的一位這樣說:“我發現藝術圈的人都笨得很,我如果搞了,至少能擠垮他們一半!”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哥們兒說對了一半,就是“藝術圈的人都笨得很”。

創業,尤其是藝術類的創業,就和煮餃子一樣,看起來很簡單,無非是用皮兒包住餡兒,使勁一捏,很容易的。事實上,你沒有看到人家做餡兒的過程,那要比包餃子複雜得多,再加上捏得不嚴實,最後人家做出來的是一碗餃子,你做的卻是一鍋菜粥。

所以說,無論幹什麼,不要以為你看毒,你根本就是康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