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賺外快風險你造嗎
財規劃
作者:文熙
結束了一天8小時的工作,脫下工裝,把頭發一卷,陳思騎著一輛電動車就往附近的商場天橋走去,車裏裝著滿滿的一堆飾品和她手工製作的小商品。到了目的地,她熟練地攤開貨物,一件件整齊地擺好,然後向路人吆喝起她的特色小商品。夜幕降臨,路燈開啟,陳思啃著帶來的麵包,看著過往的路人,直到晚上10點,她才把沒銷完的貨物打包帶回家。“今天收獲還不錯,賣出了幾件手工編織的小金魚,賺了100多元。”陳思滿臉微笑地告訴記者:“周末的時候,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賣出幾百元的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陳思就這樣兼職做著擺地攤的活已經一年多了,而這筆額外的收入,雖然不多,但完全可以抵付她每月1700元的房租。
兼職現象普遍
個人對財富的追求,讓兼職已非個別現象。現實中,有很多跟陳思一樣的情況,雖然有一份本職工作,但在8小時外,也兼職做著一份差事。不同的是,大家兼職的類別不同罷了。有人兼職做設計,有人兼職撰稿,也有人兼職當專車司機。
記者從認識的一個工程師朋友那了解到,在他們建築行業,兼職接私活的現象很普遍。由於雇主用人成本趨高,許多單位樂意提供兼職機會,把一部分項目外包出去。而這種用專業技術能力兼職,報酬也比較可觀,比擺地攤掙得多,少則八千,多則上萬元。
因為打車APP而熱門起來的專車司機,也成為了近期熱門兼職工作之一。在朋友推薦下,李先生報名成為了一名專車司機。“下班後,不是打麻將就是看電視,與其這樣還不如做點兼職補貼家用。”李先生說,做專車司機幾個月以來,他覺得這是一份不錯的兼職工作,既不用像出租車司機一樣交“份子錢”,辛苦賺的錢也夠付月供。
拓展副業的白領到底有多少?前程無憂發布的“職場人兼職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高達6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親朋好友正在兼職。44.7%的受訪者目前有兼職或者曾做過兼職,52%的人願意每天花費2~4小時搞兼職。
據統計,專車、網店、代購成為最多人從事的兼職工作,超過半數人兼職收入低於5000元/月。多數受訪者對兼職收入的預期並不高,41.7%的受訪者對兼職的期望工資為2000~5000元,37.4%接受每月2000元以下的兼職月薪。
兼職最多的8大工作依次是:網店/代購、兼職教師、文字類兼職、專車司機、禮儀/司儀、服務員/收銀員、銷售和會計/財務。分析認為,這與互聯網平台提供的大量機會密切相關。另外,配送、餐飲服務等工作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非正式雇員。
兼職違法嗎?
不可否認,兼職有很多好處,對雇傭雙方都有有利的方麵。比如,兼職可以提高勞動者收入;對用人單位來說,因為兼職是靈活就業的方式,對用人單位帶來用人的彈性,可以規避一定成本和風險。
但是,兼職行為是否違法呢?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在立法上,對於兼職的規定比較零散,從理論上一般認為,在全日製工作的狀態下,勞動者應該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服從用人單位的支配和調度,對勞動者個人來說,應該沒有自由的選擇權。但是在法定工作時間以外,即8小時以外的時間,勞動者應當有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利。
由於目前我國的法律對兼職的規定還不太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兼職有可能會被作為民事關係來對待。這樣一來,勞動者在從事兼職工作時,其工作時間、薪酬待遇、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方麵,可能無法按勞動法的規定來執行,可能會被視同民法中的勞務關係。萬一勞動者在兼職中出現因工負傷,就無法按照勞動法的規定享受相關工傷待遇。
另外,兼職工作對正式工作的負麵影響和法律風險也在日益增加,勞動者要權衡利弊,在不影響正式工作前提下考慮是否從事兼職。兼職多少還是會對現有的雇主利益產生影響,比如對工作的專注程度下降、商業信息泄露等,這些都是雇主所忌諱的。
警惕兼職風險
兼職市場需求日益擴大,從事兼職的人士也需警惕兼職風險。
一些兼職工作普遍不提供對兼職者合同的安全保障,與兼職者簽訂勞務合同的比例非常低,上崗培訓非常少。由於缺乏書麵約定,兼職後拿不到回報也時有發生,而且很難追究。
如果在同行業中兼職的話,勞動者有可能利用第一職業的商業機密進行兼職,如果被發現,有可能被第一職業雇主追究違約責任,嚴重的,可能涉嫌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麵臨被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是職場新人,或者在職業生涯上有進步要求的,兼職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讓兼職影響到正常工作,得不償失。”專家提醒兼職者,從事兼職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第一職業,所以勞動者隨時有可能麵臨被第一雇主解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