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世界上有客觀存在的生花妙筆嗎?(1 / 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讀一則短文。短文說:

“如果說,1+1=1;1+2=1;3+4=1;5+7=1;6+18=1;大腦第一反應,不可能!

那麼,如果在這些數字裏加上適當的單位名稱,其結果是成立的!

1裏+1裏=1公裏;1個月+2個月=1季度;3天+4天=1周;5個月+7個月=1年;6個小時+18小時=1天

現在看來,對任何事情沒有考證之前,先不要說不可能!(注)

歲月悠悠,光陰荏苒,轉眼我已經六十多歲了。六十多年裏,無論搞新聞,做文秘,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文字工作,也一直鍾情於文學創作。如果有人問我“世界上有客觀存在的生花妙筆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真實不虛!

我從小時候起就喜愛文學。當時,讀了李白生花妙筆的故事,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得到一支生花妙筆。後來我上了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以後還編寫過一本《古詩詞佳句選》,閱讀過大量的古詩詞。每當我讀起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詩句時,他那宏大而高遠的氣魄,萬年不朽的自信,迸射星宇,震爆世界,照耀未來,總是深深地震撼著我。我一直覺得李白的確是個奇人,是個仙人,他給後人創造了一座座不朽的藝術豐碑,他的思辨與境界是我們常人無法企及的,隻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過,我又相信蒼天不負苦心人,為了能寫出好的作品,經常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可惜呀,也許我的功夫下得還不夠,路子走得還不對,多少年過去了,我與文神一直未遇。

2015年春節期間,我帶著錢興衝衝地趕到了一家書店,原本是想購買另一套書的,結果書店裏沒貨。我在店裏轉遊了半天,最後買回了一本《維摩詰經》。我為什麼要買它呢?當時我想起了南懷瑾大師的一句話,他說,搞文字的人應該讀一讀這本書。我把書帶回家一讀,感覺真的是不得了:似山崩地裂,茅塞頓開,刹那間我又回到了青春歲月;空間意識的帷幕迅速被拉開,想象力得到巨大提升,文學靈感被喚醒了,文學智慧眼也睜開了;古詩的規律也弄懂了,李白寫詩的套路也弄明白了,李白不再是高不可攀了。現在我再拿起筆來,輕鬆自如,隨心所欲,好像手裏真的有了一支生花妙筆。比如,1992年我寫的一首絕句《深廣行》:

乘車飛馳南疆邊,

忽覺地球亦彈丸。

天下何事堪足慮,

雄心一樹漫川山。

過去我一直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得意之作,還送給了國內外的許多朋友。如今再用閱讀了《維摩詰經》的眼光去看它,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毛病所在,就是頭癟腳大,形象歪斜,氣勢不足,缺乏美感。也就是說,全詩未建立起飽滿的立體主義的藝術思維形象,空間意識還未打開,想象力還不夠,全詩的視覺形象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若對第一句稍作改動,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