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京師勤王令傳到寧遠,吳三桂馬上讓人請唐勇到王帳議事。
“唐勇見過平西王。”
“不必多禮,京師發來勤王令,大清破長城,又入關了,估計薊縣已失陷。我計劃親領一萬精銳前往京師,不知唐勇這邊出兵多少?”吳三桂直接問道。
“我出五千騎吧,留三千在寧遠,炮營的移動慢,不能帶去了。”唐勇答道。
“好,以唐家軍的戰力,有五千騎也足能讓清兵望風而逃。我估計清軍入關之後會分兵,一路向北,另一路向東南。我們也分兵,一路護衛京師,另一路去兗州,要在兗州將清軍攔下。不知唐勇你選哪一路呢?”吳三桂問道。
“唐勇聽平西王的安排。”唐勇答道,反正這兩路怎麼選都一樣,不如賣吳三桂一個麵子。
“好,既然如此,我去京城,唐家軍去兗州,馬上出發。”
“是,遵平西王命。”
吳三桂安排好寧遠的防守,與唐勇同時離開寧遠,一北一南,相向而去。
吳三桂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京師,十一月底,在趕了近半個月之後,關寧軍終於看到京師的城牆。吳三桂看到京師安然無恙,不禁鬆了一口氣。
清軍入關之後,雖然是分了兵,可是前往京師的兵力卻隻有不到三分之一,隻有三萬人馬,在京城外轉了一圈,就到附近搶掠去了,對京城是一箭也沒有發。
雖然清兵沒有攻打京城,可紫禁城內的崇禎每天仍是提心吊膽,等他聽到關寧軍趕到之後,他這才放下心,讓吳三桂馬上晉見。
吳三桂都來不及洗澡換衣服,穿著皮甲就進了宮。
“臣吳三桂,見過聖上。”
“平西王辛苦了,請起。”
給吳三桂上了茶之後,崇禎馬上問外邊的情況,以及唐家軍現在在哪。
吳三桂向崇禎彙報了京城附近大清兵力的分布,又對唐家軍的去向向崇禎彙報。
“唐家軍隻有五千騎去了兗州,而大清還有約七萬兵力向東,唐家軍能否攔得下他們?”崇禎有些擔心地問。
“大清這一次入關,同樣不是想找人打仗,隻是想搶東西而已,所以臣估計他們看到唐家軍就會避開,不會死戰,所以,唐家軍無憂。其實,我倒是希望大清與唐家軍比一下,看看唐家軍真正的實力如何。”吳三桂分析道。
崇禎心裏也是希望這一次大清與唐家軍能鬥一鬥,這樣自己的兩個大敵相爭,占便宜的當然是自己。
得知京城這一次無憂之後,崇禎又與吳三桂商量如何壓製唐家軍的問題。
唐勇離開寧遠南下之後,馬上向駐紮在萊州的曹文詔去信,讓他率兵到兗州與他彙合。麵對清軍,兩軍聯合才有最大的戰力,否則極易被清軍各個擊破。
曹文詔得到唐勇的信之後,毫不猶豫,率五千騎兵前往兗州與唐勇彙合。
阿巴泰入關之後,一直關注著在寧遠的唐家軍的動向,唐家軍離開寧遠向東南而來,他也得到了消息。
兩個月內清兵連克霸州、河間、永清、衡水,轉攻山東,魯王朱以派被俘自殺,樂陵郡王朱宏治、陽信郡王朱宏福、東原郡王朱衣遠,安丘郡王、滋陽郡王等眾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約千人都被俘斬首。
在兗州之前,阿巴泰再一次分兵,自己親率三萬精銳,迎向唐勇與曹文詔的聯軍,而另一路繞過兗州,去了萊州、登州、海州。
得知唐勇已經進了兗州,阿巴泰沒有馬上攻城,而是將兗州團團圍住,如果唐勇敢衝出城在城外與他決戰,阿巴泰是求之不得。
阿巴泰也明白,唐家軍的火器厲害,加上城牆防禦,三萬的清騎兵攻城也不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