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大清內部情況的永安公主則對福臨上任表示理所當然,除了福臨,別人都不行。
長平和陳圓圓請永安詳解,為何是福臨這個六歲娃能登上帝位。
皇太極與他父親哈爾哈赤一樣,死前並沒有指定自己的繼承人,並不是死得很突然,而是他們都知道,指定繼承人沒用,如果所指定的人通不過共議會的通過,隻能當成一個笑話。所以,皇太極沒指定繼承者是因為他知道,大清的繼承者隻能由共議會的長老們推舉。
大清剛開始的時候是由滿清的貴族們共同組建起來的,後來又有蒙古的貴族加入,大清的共議會裏,就是滿族和蒙古的貴族們,其中蒙古貴族占了差不多一半數席位。
現在,大清的皇帝不僅是滿族自己的事了,也是蒙古貴族的事。
大清的繼任者有兩條路,一是兄死弟繼,二是子承父業。
無論是滿族貴族還是蒙古貴族,他們對皇太極的功績都是十分的肯定,所以,他們否定了兄死弟繼這條路,認為隻有皇太極的後代繼任,才能保證大清的穩定與團結。這條路不通,多爾袞就完全沒了機會。
子承父業這條路,並不是就由長子或嫡長子繼任,而是看皇太極這些兒子中,哪一位母族最為強大。
長子豪格的母妃出身低,完全沒有機會。在剩下的幾位兒子中,隻有六歲的福臨他的生母是孝莊文皇後,孝莊文皇後的娘家在蒙古中有很大的勢力,所以,他的支持者當然是最多的。
在外人看來,順治帝以六歲之齡能上位,肯定是經過一番謀劃與搏鬥。而事實上是,順治是被人推上去的,想不當都不行。
順治即位,孝莊文皇後垂簾聽政,並任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同為輔政大臣,大清的帝位,就這樣平穩過渡,並沒有引起內部的動亂,因為大清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大清亂不得。
聽完永安公主的解釋,長平和陳圓圓這才知道,原來大清的帝位是這樣推選出來的。
唐家內部,對大清的帝位的推舉也進行了討論,連孫承宗和盧象升都加入討論之中。
“我覺得大清這樣做,比大明更合理,更有效。”張壯說道,他在歐洲幾年,也了解過歐洲各國君主繼任的情況,他覺得大清帝位的更替與歐洲差不多。
“大清與大明不同,大清做不到一家獨大,所以才有共議製。大明隻有朱家,其他的都是臣民,所以,帝位就成了一家的家事,完全由家長決定。”唐仁說道。
孫承宗點了點頭說道:“阿仁說得對,大明隻有一家,其他都沒有話語權。”
唐峰則是在想自己唐家的事,唐家在他之後,權力又該如何更替呢。
“壯哥,阿仁,你們說說我們唐家以後應該是學大清,還是學大明呢?”唐峰趁機會問道。
剛才還勇於發表意見的張壯和唐仁,現在卻不敢說話了。
張壯想了一下說道:“阿峰,唐家的事,你說了算。”
唐仁也點了點頭說道:“大哥,我們都聽你的。”
張壯和唐仁的表態無疑說明,現在的唐家是唐峰一家之言,與大明更接近。
對於唐家權利更替之事,孫承宗也不敢貿然說話。
陳圓圓雖然也列席會議,可她更不敢說,也沒資格說。
唐峰環視一下眾人說道:“大家都覺得大清的共議製更有效更合理,我們就要向大清學習,同時,我們也要改進這種製度,要比大清的共議製更好。我們大家一起想,總會有更好的辦法。”
聽到唐峰的表態,張壯點了點頭說道:“不管怎麼樣,阿峰你還是要多生兒子,以後總能選出一個最好的。”
唐仁聽罷也點頭,陳圓圓則是偷偷捂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