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峰離開之後,唐家軍也離開登州。登州重新回到大明山東總兵手中。
李自成的冰棺沒到京城,可海上和登州的戰報早就送進紫禁城,崇禎看到戰報,既喜又憂。喜的是李自成死後,大明內亂基本平定。憂的是,唐峰在海南,對大明的威脅並不比大順小多少。
以此次唐峰的戰功,封王是肯定的,如果崇禎敢不給唐峰封王,恐怕大清會快一步出手,給唐峰封王,那麼崇禎恐被天下人笑話。而且封王之後,也要將海南劃歸唐峰,唐峰有了這一塊地盤,猶如當年努爾哈赤有了遼東。唐峰的危險,比當年的努爾哈赤更可怕。
崇禎召內閣大臣專門商議如何壓製唐峰之事。
經兩天的密議,最終確定兩條,一是派出幾路軍與唐家軍共同圍攻大順都城洛陽,二是同時給唐峰、吳三桂、鄭芝龍三人封王。第一條是要分功,第二條要讓唐峰不是大明唯一的異姓王,崇禎隻要拉攏好吳三桂和鄭芝龍,就不再怕唐峰。
商議完之後,派何人去指揮洛陽之戰,崇禎找來找去,最後隻能從刑部大牢裏將關在裏邊三年多的孫傳庭放了出來,並馬上任命他為‘征討大西兵馬大元帥’,名義上,唐家軍也應該歸孫傳庭這個大元帥管。
崇禎對孫傳庭吩咐完之後,從京營湊了一萬兵馬,而孫傳庭當年的秦兵也隻剩下一萬,孫傳庭帶著兩萬人,匆匆趕往洛陽。
孫傳庭在出京時,同時傳令在陝西的左良玉出兵洛陽。
寧遠的吳三桂也接到軍令,由副將帶一萬關寧軍出兵洛陽。
這三路人馬,就是要來摘桃子的,目的是分功,不能讓滅大西的功勞全給了唐家。
還在路上的張壯、唐勇已經從天網的情報中知道有三路軍圍向洛陽,同時也知道崇禎封孫傳庭放為‘征討大西兵馬大元帥’。崇禎的目的一目了然,張壯、唐勇、唐義、唐仁、唐欽幾人商量之後,唐家軍開始分兵,張壯和唐勇帶一萬兵馬繼續前往洛陽,唐義和唐仁帶一萬五兵馬返回成都,炮營一分為二,一半前往洛陽,另一半回成都。
分兵之後,唐家軍放慢了腳步,讓其他三路兵先到洛陽。
等張壯和唐勇到達洛陽的時候,孫傳庭已經到了洛陽城外好幾天了。
張壯和唐勇馬上到孫傳庭的帥帳報到,孫傳庭很熱情地迎出帳外,一邊手拉一個,將張壯和唐勇拉進帥帳。
張壯在西北曾與孫傳庭見過幾麵,而唐勇則是第一次見孫傳庭。
唐峰曾對唐勇評價過這位孫傳庭,說孫傳庭能力不遜於盧象升。所以,張壯和唐勇對這位孫帥都很尊敬。
帥帳裏,還有先到的左良玉和關寧副將胡國柱。
唐家軍雖然來的不是唐峰,孫傳庭、左良玉、胡國柱三人對張壯和唐勇都很熱情。
晚上,孫傳庭設宴招待張壯和唐勇,左良玉和胡國柱作陪。
第二天,孫傳庭升帳,邀各路人馬共商攻打洛陽事宜。最後商定,實力最強的唐家軍負責東門,關寧軍負責西門,孫傳庭親自負責北門,左良玉負責南門,四路同時開始攻打。
炮營現在成了各路軍的標配,隻是規格大小不一。
孫傳庭這一路的炮營有八十門火炮,左良玉的炮營有六十門火炮,而最差的是關寧軍,隻有四十門火炮。
火炮數量最多的,當然是唐家軍,此次並沒有全亮出來,隻在東門擺出三百門火炮。
孫傳庭沒有勸降,直接下令炮擊。
“轟轟轟轟。”洛陽城四個門同時響起了炮聲,四個炮營賽著發射,當然聲勢最大的還是東門,三百門炮的聲勢,如同天上神雷。
孫傳庭把攻打北門的事交給副手,自己跑到東門去觀察唐家軍的炮營以及軍隊,這可是崇禎交給他的任務,務必打探清楚唐家軍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