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己巳之變(2 / 2)

崇禎同時下令各路的援兵都聽督師袁崇煥調度。

袁崇煥趕到薊州,接到崇禎讓他調度各路勤王兵馬的的命令。

此時,勤王兵馬除袁崇煥的九千騎之外,另有三支,分別是昌平總兵尤世威帶的兩千騎,大同總兵滿桂帶三千騎,宣府總兵侯世祿帶兩千騎。

四支勤王兵馬加在一起,也隻有一萬六千騎,絕無可能阻攔後金幾萬兵力,衝上去也隻是送菜而已。所以,袁崇煥沒有集中兵力,而是分散兵力,等待機會。他自己駐薊州,昌平總兵尤世威駐密雲,大同總兵滿桂駐順義,宣府總兵侯世祿駐三河。

袁崇煥到達薊州的第三天,後金三路兵馬彙總之後,浩浩蕩蕩從薊州城外通過。他們沒有攻薊州城,因為攻城對他們沒有好處,所以他們不感興趣。

袁崇煥也沒有愚蠢地帶著自己的九千人衝上去送死,而是臉色青灰地站在城頭,仔細統計後金的兵力。

後金汗王皇太極的皇旗就在軍陣當中,遠遠就可以看出。

後金軍陣七萬多人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全部通過薊州城,向著京城緩緩而去。

皇太極似乎完全摸透大明一方的軍事布置,他甚至知道各路勤王兵馬的兵力,這裏邊有他自己海東青組織的功勞。當然,大明各鎮能出的兵力,很多人也是能推導出來的,因為大明的有多少家底都是明擺著的。

目送皇太極不緊不慢地通過薊州,袁崇煥馬上下令尤世威、滿桂、侯世祿與自己分四路,搶在皇太極之前,到達京師城下。

袁崇煥這四路人馬都很少,而且路也比皇太極更熟,心也比皇太極更急,所以,這四路勤王兵馬,比皇太極早兩天到達京師城下。

袁崇煥帶著祖大壽親自守廣渠門,滿桂、侯世祿、尤世威三路彙合守德勝門。

皇太極到達京師城下之後,令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讬、杜度、薩哈廉等,領一萬五千騎,衝擊德勝門。又令大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兩萬騎,衝擊廣渠門。

兵力上,後金兩個方向都是以兩倍的兵力衝擊明軍。可是,明軍身在京師城下,再無退路,也丟不起那個臉,所以,個個拚死殺敵,雙方傷亡比例基本達到一比一。

皇太極隻是想試探一下,他可不是想用後金勇士的命去跟大明士兵拚命,看到明軍拚命之後,他馬上就下令退兵。

“嗚嗚嗚嗚。”

後金退兵了,可代善拚得太狠,滿桂、侯世祿、尤世威三人兵力損失超過一半,七千人人馬,隻剩下三千。其中拚得最厲害的就是滿桂,他的三千人隻剩下一千。侯世祿的兵力放在最後,他的損失並不大,而尤世威隻剩下幾百人。

滿桂每一次拚殺都是衝在最前邊,他的鐵甲上插滿箭支,但都沒有透進去,隻受了些輕傷。

廣渠門這邊,關寧軍的戰力比其它軍要強一些,莽古爾泰也不願與袁崇煥拚命,所以,各自隻死傷不足千人。

京城城頭上的守軍,大部分人本就對袁崇煥沒能將敵人擋在京城之外感到不滿,現在又看到袁崇煥與後金軍隊好像在玩假打,不少士兵向袁崇煥的軍隊扔石頭,罵他們通敵賣國。

麵對同胞的辱罵,袁崇煥下令手下不得還口,以免引起更大的衝突,可副將祖大壽已經氣得臉都青了,他可沒袁崇煥那麼好的氣度。

皇太極這一次入關並不是要攻下京城,因為他知道就算將七萬人全部填進去,也不一定能拿下京城。這次入關,他主要是開出一條新的搶略路線,因為後金這兩年也產生了糧荒。

在城下試探一番之後,皇太極退到京師南麵,讓各大首領自己選地方洗掠。

崇禎和袁崇煥都知道皇太極在京師附近洗掠,可他們毫無辦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