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明的探索這次發現的並不快,因為的確不存在什麼有效的文明。生命很及發現了很多,在一個小時的搜索過程當中管家發現了幾十個不同的生命星球,上麵都存在著比較複雜的生態環境,而且也有文明的痕跡,但是這個文明的痕跡很普通,甚至沒有什麼文字的使用。因為文字這種東西本身是一種人造結構,會受到時間流的間接影響。當文字被使用的時候,其破壞力極為巨大……這也是很多種族滅絕的原因,至少從星球上的很多傷痕來看是這樣的。
口口相傳的信息極為有限,不經意間製造的文明造物會對很大的範圍造成嚴重破壞。這使得這個河係中並沒有產生出科技,但是產生了另一種文明形態。
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這個河係走出了純粹生物文明的發展路線,為什麼說是純粹的生物文明,因為任何涉及到實體記錄的東西都無法被製造出來,因此隻能走這種完全依賴自身路線,而且還要防止誰腦抽一下突然造了個字什麼的一下子幹掉一大片。
那麼這裏的生物文明進化到了什麼地步呢?
其實也沒有到哪去,主要是設計文字什麼的實在是太簡單了,因此出事的次數太多。這裏發展的最好的,是蟲族,基於蟲群的社會結構讓其完全以擴張進化為目的,並不會去刻意製造文字,因為下級單位隻要執行命令就行了。
這種生物文明有什麼可借鑒的呢?其實並沒有。這裏的生物文明等級最高的也不過是發展到了近地軌道還不能長時間保持,並且還在想辦法飛得更遠,但是一個星球表麵自然進化出來的生物文明如果沒有別的文明輔助那是很難進化到太空階段的,因為太空旅行所需要的生物結構太複雜了。
“要不我們造一艘生物戰艦試試?”
“這個方法可以嚐試。”管家開始了設計。其實要設計的內容無非是剝離掉會受這裏影響的生物結構,這個嚐試起來也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因為搞明白這裏的時間機製對於管家來說沒花費多少時間,之前智能核心的嚐試也給管家提供了很多的數據,即使智能核心並沒有完全繞過這部分規則。
在管家嚐試著設計生物戰艦以繞過規則的時候,王奇繼續想著其他問題“這種能夠智能識別的結構基本上不太可能是天然的規則,那麼這個範圍有沒有強弱的分別?我們是否能確定一個中心點?”
王奇的想法是有點道理的,天然的環境規則極其罕見,要不然的話研究概念技術也不會那麼困難了,要是環境規則真的很常見的話,也許人類現在走的就是規則的技術路線而不是現在這條概念路線。雖然兩者本質上其實是達到了相近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