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之上,劉協正狼吞虎咽地吃著麵前的美食佳肴。自從董卓占據洛陽之後,不僅漢室尊嚴不斷被輕賤,就連他這個皇帝的待遇也是每況愈下,他已經很久享受過這般待遇了。看著眼前的小皇帝因為一頓飯便有失儀態,劉琦心中不由覺得劉協雖然貴為皇帝,可畢竟還是孩子而已。
良久之後,酒足飯飽的劉協滿意地放下了碗筷,見劉琦正笑靨靨地看著自己,頓覺尷尬不已。忽然想到自己還沒將群臣介紹給劉琦,便強做莊嚴,不動聲色地摸了把油膩不堪的嘴角,來到劉琦身側牽起了劉琦的手說道“皇兄,你雖為壽春侯,卻不曾來朝中,想必對諸位大臣也是不甚了解,朕便為你一一介紹。”
說著,便走到了楊彪麵前,隻聽劉協說道“這位便是當朝光祿大夫,楊彪,楊大人。此次朕能從賊兵中脫身而出,便是依靠楊大人以及王司空的出謀獻策。他的兒子楊業更是勇不可擋,一路上便是仰仗楊將軍的護送,方能安然無恙。楊大人,王允王司徒哪裏去了?”正想隆重向劉琦隆重介紹王允的劉協這才發現,王允並沒有在宴廳之中。
“額,這個微臣也是有所不知。進城之前看見過王司徒,適才微臣還以為司徒大人是在洗漱,此時還未過來也是奇怪。”楊彪茫然地說道。
聽到這裏,劉琦心中閃過一絲不安,進城之後他曾接到巡哨的彙報,有一支約莫百人的隊伍脫離小皇帝的隊伍向著北方而去。此時想來,便極有可能是王允領人離去了。
“陛下,你且看看,就王大人不見了嗎?”劉琦問道。
小皇帝環視一周之後怒氣衝衝地說道“呂將軍、王將軍也不見蹤影,難不成這些人都與王允一起叛逃了嗎?”
聽到小皇帝說呂布、王伯當都不見了,劉琦心中愈發肯定離去的一行人便絕對是王允!於是對小皇帝說道“陛下,微臣曾獲巡哨回報,百餘人在我等進城之時離開澠池向北而去。初時微臣隻以為是不願前往荊州的逃兵而已,不想影響陛下興致便未做理會。此時想來,那些人便是王司徒以及呂、王兩位將軍吧!”
“陛下息怒,王司徒忠心為國,此次陛下能從長安脫身而出,便是王司徒策劃的。其斷無叛逃的可能,許是厭倦了流離的生活,見此時陛下已然有壽春侯保護,心無掛礙便帶著家人返回祖籍養老吧!”楊彪立即為自己的好友辯解道。
其實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劉琦在內都不認為王允這等死忠之人會在此時叛變皇室,畢竟這樣做得話,王允之前的所作所為就毫無意義了。
任誰都無法想到,王允在見識到了自己兒子王伯當在逃出長安時的神勇表現以及此時利用貂蟬得到了呂布一行人的加入之後,本以為將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中的王允,野心得到了無限的滋長。可是劉琦領軍突然出現打亂了王允的設想,眼見無法將小皇帝帶到豫州從而取代劉備,王允便果斷地領著屬於自己的所有力量向著並州而去!
此時的宴廳中,因王允的不告而別令小皇帝十分氣憤,廳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息。見眾人都已失去了興致,小皇帝便揮退了所有人,宴會便由此草草結束了。
才一回到房間,劉琦便接到了王威派來的信使,令人帶信使進來後,隻見其急匆匆地說道“侯爺,王將軍令我前來稟報侯爺,函穀關東麵出現兩支軍隊。兩支軍隊皆是全員騎兵,依將軍預測,隻怕兩日之後便會到達函穀關。將軍令我請示侯爺,我軍是戰還是退?”
聽到這個消息,劉琦十分震驚,要知道古時的信息傳送可是十分困難的。很多時候在你得到消息時,距離事件的發生沒準都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按照劉琦的設想,就算劉備和曹操與他是同時得到的消息,怎麼也還需要四五天才能來到函穀關下。麵對如此驚人的行軍速度,劉琦心中想到“絕對不能退,一旦我軍撤退就將麵臨兩支騎兵無窮無盡的追殺,皆是不說保不住小皇帝,就是手下這支兵馬都無法保全。”
於是劉琦對著信使說道“你趕緊連夜返回函穀關,告訴王將軍坐好死守函穀關的準備,本侯領軍隨後便至。”
說完劉琦便召來了甘寧,向著小皇帝的臨時寢宮而去。來到小皇帝屋前,發現屋內依舊燈火通明,小皇帝還沒入寢。在內侍通傳之後,劉琦領著甘寧走進了房間。卻見楊彪此時正在此處,見到此景劉琦心中閃過些許不快,想著眼前的小皇帝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自己可能小瞧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