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漢少帝劉辯,漢靈帝劉宏之子。

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皆紛紛早夭。

所以劉辯出生後,靈帝沒有將他養在皇宮中,而是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裏。

傳聞史道人通曉道術,所以靈帝想憑借他的道術保護劉辯。

並且,為了好養活,不敢叫他的本名劉辯,稱他為“史侯”。

靈帝對這位皇子不怎麼喜愛,覺得他沒受過嚴格的宮廷禮儀教育,禮節和氣質遠不如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

於是,群臣奏請靈帝立皇太子時,靈帝以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做皇帝為由,欲立劉協為太子。

但是,由於何皇後在宮中地位非同一般,再加上此時何皇後的兄長何進在朝中位高權重,所以,立太子之事一直懸而未決。

直到靈帝駕崩,太子之位仍然沒有定論。

隨著何氏一族的勢力逐漸強大,朝中立劉辯為太子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於是,劉辯終於在舅舅何進的強勢擁立下當上了皇帝。

而劉協,則被封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劉辯即位後,東漢皇室內部暗流湧動。

何進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朝廷比漢靈帝時更加黑暗沒落。

一眾宦官和大臣借著先帝認為劉辯不適宜當皇帝的言論,欲擁立渤海王劉協。

何進當然無法容忍這幫人動搖他的地位,於是,將他們統統誅殺。

主犯殺盡,何進隨即又把屠刀伸向其他宦官,準備製造一場屠盡所有宦官的血腥事件,肅清宦官勢力。

但是,何進還沒有來得及下手,風聲便走漏了出去。

宦官張讓、段圭等人先下手為強,趁何進宮時秘密將其刺殺。

何進的下屬袁紹等人見何進被殺,率軍闖宮報仇,見到宦官就殺,共殺掉兩千多名宦官。

張讓等人見勢不妙,於是劫持劉辯、劉協逃離了皇宮。

不久,張讓、段圭被盧植追兵斬殺,其餘的宦官沒了領導人,也紛紛投河自盡。

在逃亡期間,劉辯風餐露宿、缺衣少食,嚐盡了人間疾苦。

但他的厄運不止如此,因為他此時遇到了董卓。

董卓雖然是性格粗野的武夫,但政治嗅覺還算敏銳,投機意識也很強。

董卓是何進請來誅殺宦官勢力的幫手,途中聽說宮中有變,劉辯被劫,立馬前去迎駕,想以此撈取日後立足朝廷的政治資本。

但是,在這種流離失所的環境中,使董卓動了廢掉劉辯而立劉協的念頭。

回宮之後,經曆九死一生的劉辯改元昭寧,並大赦天下。

這樣的舉動卻絲毫沒有動搖董卓叛亂的決心。

董卓成功收編了何進的部隊,之後,又將其與自己原有的西涼兵合二為一,使得自身實力大增。

尤其是在將大將呂布收入帳中之後,更是得意非凡,內心變得更加狂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