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密美國新農業:本地農場(1 / 3)

特寫

作者:Bruce Schoenfeld

夏天的陽光,投射在壘成金字塔狀的黃櫻桃(Rainier cherry)上,紅黃交錯的新鮮櫻桃讓人垂涎欲滴。一位顧客顯然被吊起了胃口,“我知道現在還不能買,但是我能夠嚐嚐嗎?”他問店主。

這是7月的一個周三下午,在西雅圖哥倫比亞城金恩郡附近農貿市場內,記者見到的場景。十年前,這一地區僅有9家這樣的農貿市場,如今擴展到40家的規模。這類由農場直供的菜市場往往人聲鼎沸,前來購買者絡繹不絕,有時候甚至可以排上兩個街區的長龍。人們對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白菜、新鮮蕪菁、紅透了的西紅柿愛不釋手。

下午3點,開市的鈴聲敲響。但見鈔票紛飛,人們迅速將之前物色好的各種綠色食品裝進自己的菜籃子。

提到田園盛宴,你的腦海裏可能很快會構想出這樣的畫麵:那些冥頑不靈的名人們,開著昂貴的轎車,穿梭於各個繁華商場之間,將那些售價不菲的生菜、標注為散養的雞肉等搬進購物車中。但是,仔細想想,住在哥倫比亞城的消費者卻似乎擁有另外一種生活。該地區大多為移民,他們依然保持著以往那種挨個挨個攤位掃貨的購物習慣;同時,該地附近還住著一些城市貧民和低收入家庭。這是這類農貿市場在當地獲得消費者認可,並得以迅速擴張的一個原因。

在西雅圖,源於當地的食品交易量非常大,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農貿市場遍地開花,盛況空前,超出人們的想像,主打當地元素的餐館比比皆是。當地原料既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又是一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伊桑·斯托厄爾(Ethan Stowell)在西雅圖三教九流聚集地國會山創辦了鳳尾魚&橄欖(Anchovies & Olives)這家意大利海鮮餐廳。美食愛好者們蜂擁而至,享受著陸蛤、續隨子軟煎雞蛋、蕪菁三文魚、蘆筍培根、甘藍卷牡蠣等饕餮盛宴。由於該餐廳的絕大多數原料來自附近的農場或漁場,食品安全絕對有保證,因此吸引了大量食客。

科克蘭街區的希爾曼酒店內有一家名為Trellis的餐廳,其行政總廚布萊恩·席塞爾(Brian Scheehser)從自己家的農場采購原材料,有時候,他甚至會在顧客下單後,前往其在葡萄酒鄉伍德維爾的自留地,適時補充暫時短缺的新鮮原料。

曾經有一次,他端著一盤子菜,告訴一位食客,“24分鍾之前,這些菠菜還在菜園子裏。”

克雷格·赫瑟林頓(Craig Hetherington)是西雅圖美術館內對味餐廳的行政總廚,他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來自西北部的應季原材料占據所有材料的89%。“在酷夏最熱的那些日子,我們也會從當地農場或者其他供應商那兒購買50%~70%的原材料,這讓對健康食品有極高需求的女性消費者欣喜不已。”西雅圖“麥迪遜公園溫室”餐廳的聯合所有人布瑞恩·雅爾(Bryan Jarr)補充道:“我們甚至不需要開展特別的促銷活動,因為人們真的很渴望吃上綠色環保的有機食品。”

在西雅圖,就連Chipotle這一墨西哥快餐連鎖品牌都從當地農場購買原材料。其在全美35個州擁有1100家門店。公司的一位發言人透露,“85%~90%的原材料來自當地農場。”

仔細算一筆賬,這對當地經濟絕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僅以金恩郡的農貿市場為例,根據估計,它每年累計產生的銷售額達到3000萬美元,這還不算由此衍生的諸如停車費、運輸費等其他收益。小型農場如雨後春筍,共同盤活了這個地區的經濟,農場主們每年的收入從1萬美元到100多萬美元不等。西雅圖市議會的主席理查德·康林(Richard Conlin)也表示,“農貿市場對經濟影響非常巨大。”

但或許你會質疑:這一從田園到餐桌的一條龍式流程,隻是發生在消費人群構成更具特殊性的西雅圖,它是否具有可複製性?在美國其他地區,這種田園盛宴是否與當前主流格格不入?或者像素食肉團及各式私房湯品一樣,因其罕有而顯得彌足珍貴?但事實上,田園主義已經成就了一樁大生意,在全美各地都十分風行。

就近原則

“我不想去Costco(美國大型會員製量販超市)這類大商場采購包裝好的豌豆、莖曼,”Fire Food & Drink店主卡茨說道,“我希望扶持那些正在成長的農場主,並慢慢建立一種固定采購關係。我在為當地經濟做貢獻的同時,也提升了菜品的口味。顧客們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這對一家餐飲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當地出產帶來的收益是最近才開始談論的一個現象。在上個世紀,我們所享用的食物大多來自50英裏以內。但是隨著美國的城市化進程,人們從郊區湧入市區,原來的很多耕地逐漸消失。

得益於日益改善的國內高速公路以及通宵達旦的運輸服務,我們開始品嚐到越來越遠的地區的食物。甚至,我們不需要四處去尋找食物,隻需要走到超市或者餐館,就能夠從琳琅滿目的食品堆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當地市場購物的花費顯然更大,因為當地小農場主往往缺少大型農場主那樣的經濟基礎,因此所售食材的價格相對偏高。而且,迄今為止這種經濟都未得到廣泛的認可。在美國,當一個食品被打上“進口”的標簽時,這就意味著其品質也將打點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