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則逸聞似乎有些問題,有一種說法是華佗並不是因為曹操犯了疑心病殺的,而是他故意拖延,不給曹操瞧病,這才招致殺身之禍。無論是今天還是當時,許多人都承認華佗是神醫。可華佗的自我定位卻不是這樣的,他不認為自己是個醫生,他認為自己是一位優秀的大臣,他希望在政界奉獻自己的汗水。可曹操卻不願意把他放到他自認為更合適自己的位置,因此發起了牢騷、耍起了性子。就那一則故事本身也是有疑問,根據現在發現的古代留下來一些遺骨,一些人的顱骨上被鑽開一個孔,這樣的手術聽著就很恐怖。中國在外科方麵相對是比較弱的,華佗卻是一些在外科方麵比較強的醫生。
請你想一想,做手術有那斧子劈人腦袋的嗎?可能是用鋒利的刀子劃開一道口子,再用什麼工具把腦袋裏的雜質取出來,這幾乎是現代科技都不容易做到的。有可能華佗真的想把曹孟德給做掉,也有可能這則逸聞被人做過一些修改。修改的動機是要弄壞曹孟德的聲譽,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斧頭換成手術刀呢?不過曹操的多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曹操到底有沒有篡位的野心呢?要說沒有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不願意放棄權力,他自己給出的理由是老子不能為了獲得虛名而招致實實在在的禍患。你可以不放棄權力,可你為什麼穿皇帝的衣服,使用皇帝的儀仗呢?你自比周文王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把周文王說成是商朝的忠臣,甚至說他根本就不讚成滅商。
儒家的一些人說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忠於商朝。本來整個天下都是商朝,你把其中三分之二都弄到了自己的名下,你還要吹噓自己是商朝的忠臣嗎?周文王雇傭薑子牙出謀劃策,當時文王親自拉車走了八百步,周朝有了八百年社稷。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姑且不說,薑子牙是文王舊臣,三分天下有其二,這裏麵就有薑子牙的功勞。武王伐紂的總策劃也是薑子牙,其實前後這兩件事是存在一種內在邏輯的,文王之所以不發兵滅商,不是因為自己忠於商朝,而是因為他還沒有做好準備。武王為什麼下令伐紂,不是因為他對商朝不忠,而是因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曹操說自己要學周文王,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老子還沒有準備好取代漢朝,按照他自己的計劃,到了曹丕掌權的時候,似乎已經到了取代漢朝的好時候。其實曹丕犯了一個錯誤,他的老子之所以沒有滅漢,是因為有兩股勢力一直在盯著他,說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如果自己真的這麼幹了,那不是跟人家指責的一樣嗎?曹丕其實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隻要他堅持不稱帝,他就可以繼續以朝廷的名義討伐另外兩股敵對勢力。你這一稱帝,就讓自己這一方喪失了正義性。
薑子牙其實也有自己克服不了的弱點,他雖然居功至偉,卻被封到了遠離京城的齊國。從此薑子牙失去了在朝廷的權力,那個時候他應該是很失落的。人往往容易看到眼前的事,看不到身後的事。看得見別人的事,看不見自己的事。就像李淵在逼著楊侑退位的似乎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被逼退位,李世民在玄武門屠戮兄弟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晚年也會遭遇諸子爭儲的問題。
人往往能夠看清父母的問題,當有一天他自己做了父母之後他會陷入跟父母一樣的困境。對於哪位可憐的懦夫來說,懦弱是他沒有辦法克服的困難,人越是懦弱越不跟人交往,就越是把握不到交際活動的分寸,越是把握不到分寸,就越要犯錯誤,這樣就會更加打擊他的自信心。人因為害怕失敗,就像避免失敗,而避免失敗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永遠不作任何使。烏龜為什麼可以活的很久,因為它無欲無求,每天都所在自己堅硬的殼子裏睡大覺。一天對於它而言就像一秒,一年對於它而言就像一天。
它從來沒有等待什麼,沒有追求什麼,它沒有對過去的感傷,沒有對現實的無奈,沒有對未來的迷茫。它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睡覺,它的一生看似漫長,當你翻開它的履曆表,卻發現幾乎是空白。懦夫先生不可能再次鼓起勇氣去追求井上純美了,有時候愛一個人會讓你充滿了勇氣,可許多時候這個勇氣也不能掙脫性格的牢籠。但是他又一次給井上純美寫了信,這一次寫信完全沒有提及任何跟求愛有關的東西,他隻是寫了自己的經曆。他從一出生就不願意跟別人交流,專注於自己與自樂。慢慢的不願意就變成了辦不到,在漫長的時光裏,社交障礙一直伴隨著他。
好在他學習還算努力,運氣也算過得去,進入櫻花大學是人生當中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作為教員,他與學生的溝通其實也是有障礙的,他很容易失去耐心,很容易對自己的情緒失去控製。見到井上純美之後,雖然他很仰慕井上純美,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和她相處,挨打之後他決心要放棄這段莫名的依戀,然而他做的非常糟糕,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井上純美看到這封信之後哭了,並不是被對方的愛意所打動,她隻是覺得這個人的經曆太苦。夜晚,校園裏亂糟糟的,校長流著眼淚路過,井上純美問怎麼回事?校長說:“福澤樂言被車撞了,現在已經不治身亡了,我要去寫祭文。”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