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寶義二年,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一二二七年,鐵木真留兵圍攻中興府,自率大軍南下。渡黃河,攻陷積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進入金境。相繼破臨洮府、洮(今甘肅臨潭)、河、西寧等府州。五月,夏軍與蒙古人戰於台剌合察爾,慘敗。
至六月,中興府被圍半年,糧盡援絕,軍民病困,恰發地震,西夏末帝李睍被迫遣使乞降。蒙軍入城,大肆殺掠。七月,蒙古軍攜李睍與其族人回師,進抵薩裏川,鐵木真病逝於清水行宮,諸將恐為變,殺李睍。至此,立國一百九十餘年的西夏滅亡。
常人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鐵木真至死也沒放下屠刀。臨終留下遺言,其死後秘不發喪,盡屠西夏軍民。於是乎,立國近兩百載的西夏在短短的時間內憑空消失,仿佛從未存世。至於一代天驕死因,無外乎被西夏王妃咬斷命根殞命、雷劈死、驚馬踩死、箭傷致死、遭儲君毒死等等不一,諸於此類,總之一死以謝天下。
中軍帳內,沒等聽完悲痛欲絕的來使繼續往下說,周文龍大叫一聲,當場暈厥。惟妙惟肖的舉止當然出自一半真情一半演戲,並不為帝王的死難過,傷心隻為自己和探馬先軍還有幾位公主的命運。表演終有時,征途無絕期,在王醫的協助下,人很快恢複神智。
“王子殿下,末將想單獨跟駙馬爺談談?”擦幹眼淚,來使大大方方提出要求,“久聞駙馬爺驍勇無敵,聞名不如見麵,如今終於有機會一識真麵目,末將很想跟駙馬爺切磋一番領軍策略,不知王子殿下恩準否?”
心知肚明,拔都王子也不揭穿來使真正的心思,眼淚秫下,模樣可悲可慘,“父汗才走,大汗也棄我而去,失去擎天柱,讓本王如何麵對?”落淚快,收淚同樣快,“一路勞頓,大人先歇息一會,本王與周將軍好好商談一下西征大計。來人,送大人回帳。”
擯退左右,隻留下老軍師,小王子一掃悲色,話語殺氣騰騰,“周將軍,別演戲,父汗走了,大汗也不在了,本王得好好考慮日後立國大計。來使的真正身份應該不用本王提醒,三皇子殿下必有所圖,我們無須兜圈,說吧,你到底幫誰?”
奶奶滴,年紀雖小,簡直如人精一般,居然看透自己心思。默默擦汗,小將沉思一會,謹慎回話,“既然王兄如此坦誠,文龍索性直言,請王兄別怪罪。大汗不幸駕崩,對王兄而言,壓力或許有,但更多的是機遇。幫忙談不上,隻要王兄看得起末將和探馬先軍,文龍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這麼說,你會拒絕來使提出的要求?”不給小將喘息的機會,小王子連續出招,“如若三殿下命你繼續監控本王動向,甚至隨時準備出兵平叛,你也一口回絕?”
被逼到牆角,年輕小將無可奈何,“文龍原本一無名小卒,壓根不想,也不願摻合貴皇族之間的爭鬥。三殿下乃大蒙古國儲君,一聲令下,誰敢不從?王兄可以拒不從命,但文龍沒這個勇氣,也沒這個資格。”
“本王可以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和感受,但,你必須當麵表明態度……”桀然一笑,小王子低聲恫嚇,“幹掉來使對本王毫無影響,而你,必須為此承擔後果。還有,博爾巴百戶長的遭遇全拜你所賜吧?小兒行徑,絕非君子所為,難道不怕本王報複?”
報複?如何報複,大不了再派人打入探馬先軍,攪渾水,至於最終由誰得利,那可說不準。反正也瞞不過去,小將幹脆踹著明白裝糊塗,“百戶長做出如此惡劣行徑,文龍甚為感慨,自身不檢點,實屬咎由自取。即便幹掉來使,也阻止不了三殿下繼續派人。何況,王兄若想在這片陌生西域徹底站穩腳跟,唯有借三殿下出兵西征的機會,回師立國,此乃終極選擇,別無他法。”
歇口氣,繼續蠱惑小王子,當然語氣變硬,“文龍可以死心塌地為王兄效力,但,王兄也須答應文龍一個要求。此要求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若王兄不答應,文龍寧可玉石俱焚,也絕不會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