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多變章士釗
人物·真名士自風流
作者:陳鐵健
章士釗(行嚴)於1973年以92歲高齡逝世,一生跨越19、20世紀,涉足政、學兩界,是一位多變而有爭議的人物。章氏22歲以主持 《蘇報》為世人矚目。46歲因北京女師大風潮遭魯迅詬罵,“惡名”遠播。“文革”期間,近代史研究所卞孝萱助章氏撰寫 《柳文指要》 一書,並於1971年出版。我在拜讀白吉庵大作 《章士釗傳》 書稿之前,對章氏所知僅此三事而已。及讀過章傳,我才對章氏有全麵客觀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淺。
綜合中西的調和論者
1881年,章士釗出生於湖南長沙。幼年受教於家兄主持的塾館。兩度考秀才不中,18歲起做塾師數年。20歲,在武昌兩湖書院與黃興相識。21歲,入南京陸師學堂、上海愛國學社學習。22歲入《蘇報》任主編,後又與張繼、陳獨秀等創辦 《國民日日報》。《章士釗傳》 敘述章氏的學術生涯,指出:章氏24歲在日本專攻英語,26歲編纂 《中等國文典》,以英語語法解析中文,頗具新意。又著小說,同住的陳獨秀以詩評介。27歲遊學英國,寫 《康德美學》 長篇論文,並著文介紹西方政治學說,對立憲政治尤多有發揮。1912年,任同盟會 《民立報》主編,又辦 《獨立周報》。34歲與陳獨秀、楊永泰創辦 《甲寅》月刊(後改日刊、周刊)。
1913至1934年,先後任北京明德大學及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東北大學教授、上海法學院院長。三次旅歐,研讀柏格森、倭鏗、詹姆士、馬克思、辟伯、弗洛伊德諸家學說,並寫有論文和譯介文字,如 《馬學雜反》、《弗洛伊德敘傳》、《歐洲最近思潮與吾人之覺悟》、《情為語變之原論》等。主張“創造新知,修明古學,二者關聯急切,必當同時並舉”。其治學方法,多運用邏輯學與語法學規則,嚴謹細密;能將中國墨家、印度因明、西方邏輯熔為一爐。1923年、1945年分別擔任 《新聞報》、《申報》主筆。1943年出版 《邏輯指要》,1971年出版 《柳文指要》,是章氏的主要代表作。前者受到蔣介石青睞,時人評說:此書最大貢獻乃在證明中國也有邏輯;後者由毛澤東支持出版,為“文革”中絕少的特例。章傳向讀者展示了章氏好學善思、綜合中西的學術特色。
在政治思想領域,該書論述章氏一向提倡“調和論”,主進化,反激進,不主張進行階級鬥爭。1905年,留日學生間回國之爭,章氏居中調停未果,乃其“調和論”第一次嚐試。1917年冬,章氏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暢談“立說不從甲,亦不從乙”,鼓勵學生當有創見獨識,而又不固執己見,共求大信,培養調和精神,在此基礎上奮力前進。章主持 《甲寅》,力圖以中間立場討論國事,主革新,反專製,但不主張使用暴力;抨擊時政,亦批評激進派。章氏認為,革命黨有“好同惡異”之弊,“全力以強人同己,使天下人才盡出己黨而後快”。章氏欣賞西方兩黨政治,一度主張政黨內閣製,“認反對黨為合法”,才是“真正立憲國”。及政黨內閣製行不通,章氏轉而主張聯邦製;又行不通,章氏遂主以農業為立國之本,實行農村自治,建設新村,解放農民。新文化運動興起,章氏則提倡複古,鼓吹“新舊循環論”,力言東方文明之優,認為社會主義、聯省自治等皆不合中國國情。農業立國論,乃後來鄉治派的理論根基,章氏實為其奠基者。1922年,章氏由法國回國,在長沙倡言農業立國論,肆意攻擊新文化運動,遭到湖南一師學生駁斥。對於章氏等人美化東方文明的言論和複古思潮,胡適批評說:西方人士嚐有崇拜誇讚東方文明言論,隻是一時反感現代科學文化的病態心理,卻正投合東方民族的自大狂;東方的舊勢力也就因此增加了不少的氣焰。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章氏著文抨擊代議製,主張由國務院、參議院、最高法院、北京大學等機構首長,輪流兼任總統,任期一年不連任;廢棄選舉,以抓鬮方式決定誰任總統。其論怪異,無人理睬。二十多年後,章氏在蔣記“行憲國大”發言,再倡農業立國和調和之論;發表 《安定天下議》,建議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屯田製,以解決兵源和財源,而此時的南京蔣記政權已處於風雨飄搖中了。
變化多端的政客
章氏一生熱衷於政治活動,且變化多端,左右逢源,頗具戲劇色彩。章傳對此,有詳盡充分的展示。1903年章氏就讀的南京陸師學堂發生退學風潮,章氏與林力山率退學學生到上海加入蔡元培等組織的愛國學社學習並參加軍訓。旋任《蘇報》主編,高舉反清義旗,倡言革命。因刊發鄒容之《革命軍》,又重刊章太炎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罵“載灩小醜”那一段名文,舉國震動。清廷查禁 《蘇報》,鄒容、章太炎下獄,章士釗逃脫。複與張繼、陳獨秀創辦 《國民日日報》;編譯 《大革命家孫逸仙》 一書,稱孫為“近今談革命之初祖”,“談興中國者,不可脫離孫逸仙三字”。冬,與黃興等創立華興會於長沙,章負責長江流域組織聯絡工作。1903年,可謂章氏投身反清革命的開端之年。翌年春,章氏與楊守仁等在上海創設愛國協會,作為華興會外圍組織,章任副會長,並邀蔡元培、陳獨秀、蔡鍔入會,以暴力反清為宗旨。及至萬福華刺殺廣西巡撫王之春,章氏與黃興、張繼被捕入獄,經蔡鍔營救出獄。1905年流亡日本。楊度牽手,孫中山與黃興會晤商談合作,章氏當時在場。同盟會成立,雖經張繼等多人勸說,章氏亦未入會;謝絕孫、黃邀任 《民報》主編之聘,亦不著文讚革命駁保皇。章氏到日後,思想漸變,自認革命非己所長,漸離孫中山、黃興,不與交往,變“廢學救國”而為“苦學救國”。兩年後又赴英國留學。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適孫中山途經英國。在孫鼓勵下,章氏放棄即將得到的碩士學位,攜家眷返國,以非黨人士出任同盟會 《民立報》主編,兼江蘇都督府顧問及國會參議員。旋因發表 《政黨組織案》,主張“毀 (舊)黨,造 (新)黨說”,同盟會員紛起反章,指為“保皇黨”。章憤而辭 《民立報》主編職,應袁世凱之約赴北京。袁招宴於其府,並贈錫拉胡同巨宅,委以北京大學校長職,章未就。袁以章之“調和論”於己有利,奉章為上賓。其時,章氏力主“政黨內閣”,與黃興、宋教仁政見一致,而與孫中山對立,時人謂為宋氏的靈魂。宋被袁刺死,章自悔由己害宋。袁禁章,章稱病伺機逃往上海,加入反袁行列。奉孫中山命,勸說岑春煊、黎元洪反袁。孫委章任討袁軍秘書長,草擬討袁宣言。事敗,流亡日本。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黃興等拒絕加入,另組歐事研究會,章任書記,該會檄文多出章手。1915年,歐事研究會與梁啟超進步黨人合作在西南發起反袁稱帝戰爭。章奉岑春煊命在東京與孫中山會商合作辦法,隨後與岑同日本人談判,借得一百萬日元和兩師裝備。護國軍在肇慶成立軍務院,章出任秘書長。袁世凱死,國會重開,章代岑春煊北上與黎元洪洽商善後事宜。旋赴日本,研究學術。1918年,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把持護法軍政府,岑春煊任總裁,邀章任軍政府秘書長,並以南方代表身份出席南北和會。時章在北京,南下之前晤皖係軍閥段祺瑞,告以與岑為至友,卻之不恭;申言當以段之“忱國至計”,對岑“剴切言之”,段欣然同意章南行。可謂南北討好,八麵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