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遇蘇轍(1 / 2)

北宋皇佑五年,眉山。正月十五,元宵佳節。

正大街的晚市上人來人往,衣袖相接。路邊的攤子上都綁著紅彤彤的紙燈,小販的吆喝聲不絕於耳,最常見的便是擺著成碗的元宵的攤子,冒著熱騰騰的白氣,打眼一瞧,芝麻的,五仁的,香飄十裏有餘。

我同一群女眷以奇怪的姿勢走在人潮之中,生怕再被誰踩上一腳,戳上一手肘。因我長得高,總有女子的簪子劃過我的臉頰,若不是我一路小心著,怕是早就被各式各樣的簪子從嘴角劃到耳根,給毀了容了。要說我與這一群女眷同樂,卻並非因為關係多麼好,而是眉山地小人稀,那些有名氣的人家要麼是親戚,要麼是舊識。她們不過是我爹的舊識的子女罷了。

“表姐,你瞧這簪子如何?喜歡嗎?”身穿桃粉色夾襖的姑娘歡喜地問向身旁青色長襖的窈窕女子。

“若不瞧成色,這銀簪倒是怪精致的。”青襖女子莞爾一笑,“大娘,這銀簪子我要兩個,多少錢?”

大娘的眼珠滴溜溜轉,見兩個女孩子喜歡得緊,竟漫天要價,“姑娘眼光可真夠毒的,一眼就瞧上了我這最好的簪子,這可是正兒八經禦香坊產的銀簪,大娘要你們一兩銀子不算貴。”

“大娘,禦香坊的簪子都是純銀的。就憑這簪子的重量,又怎麼會是純銀?”青襖女子說道。

大娘沒想到竟遇上懂行的,踮著腳在青襖女子耳邊低語了幾句,隨即青襖女子滿意的點點頭,掏出錢袋,付了賬。

隊伍繼續往前逛遊,桃粉色的姑娘豔羨道,“表姐,你總知道那麼多的事情,我方才差點就要咬咬牙掏給她一兩銀子了。”

我撇撇嘴,“莫說是銀簪,夜明珠我都一眼便知真假。”

“你家裏那麼多稀奇玩意兒,你若是看不出才不應該呢!”青襖女子還嘴道。這群女眷裏,我討厭極了她!她名喚王弗,是眉山青神縣貢進士王方之女,自幼學習四書五經,長得俊俏,是眉山的名女子。她自然也是討厭我的。但凡相遇,我二人必出言相機。

她讀得書多,反應機敏,故我總是被她噎得語塞。正鬱悶著,竟被身後一名公子叫住,“姑娘,這銀簪可是你掉的?”

我回身一看,是名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書生,身旁也跟著一名書生。他個子不很高,可一笑起來,仿佛可以驅散所有陰霾。而他身旁那名與他有幾分相似的書生則不然,波瀾不驚的笑麵映襯出與他年紀不相符的沉穩氣質。

王弗急忙摸摸袖子,今兒人真是多,剛買的銀簪掉落了都不自知。她雙手接過,“是了,多謝公子。”

卻沒想那拾到銀簪的公子一收手,使王弗接了個空,“哎?姑娘說是便是了?可否請姑娘形容一下此物?”

王弗覺得此人有趣,又見他書生模樣,不由得想出個題目考考他,“子規不啼。”

“杜鵑鳥不會鳴啼,可是杜鵑花?”看公子的反應,這題目出得似乎過於簡單。

王弗興致勃然,反問道,“若要說這質地,燈燒月下。”

“春到人間人似玉,月燒燈下月如銀。”隻見公子對答如流,興許日後會是個狀元郎也說不準!“這是唐寅的‘元宵’,也許姑娘喜歡唐寅?”

“我喜歡他的字畫,風格多變,有趣得緊。”王弗眼眸明亮,露出兩隻梨渦,恰似詩中那般“人如玉”。

其他姑娘見公子隻對王弗感興趣,便散去了。我則故意十分不識相地帶著丫鬟等在一旁,倒要好好瞧瞧王弗和男人眉來眼去的樣子。

公子隻當我二人是透明人,對王弗和她表妹說道,“正巧我家中有幾幅唐寅的字畫,我頗為喜歡。不如二位姑娘與我們同路走走?路上細說說唐寅大家。”

“這......”王弗欲拒還迎的樣子看得我眼睛疼。

“姑娘,這是我兄長蘇軾,我名曰蘇轍。若是姑娘不放心我二人,日後大可以去蘇家告上我們兩兄弟一狀。”另一名書生這才開口,哪知此人話語中仿佛帶著魔力,讓人自願隨著他的意誌走。

“嗬嗬,”王弗掩麵笑道,“這位公子真會說笑。那便一起走走吧!”

我聽到這對話,臉漲得通紅:這,這就將我二人撇下了?她嫌我礙事,我便偏不要成全她,反正我們兩個大活人緊緊跟在後麵,就是要惹得你不自在!

我徑直拉起丫鬟追賢追上去,“走,咱們緊跟著他們。”

他們一路品元宵,猜燈謎,放紙燈。我卻無心欣賞這熱鬧的夜市,在他們品元宵的時候,我偷偷自身後撞王弗,卻不想她裝作一個踉蹌,狠狠地踩在我的腳尖上,湯勺裏的元宵掉回碗中,糖水濺了我一臉;在他們猜燈謎的時候,我叫丫鬟去換掉王弗的謎底,本想令人大跌眼鏡,卻被王弗抽著嘴角強行解釋化解,惹得眾人稱好;放紙燈的時候,我拿著燈油,悄悄湊近王弗身邊,正想著要澆到她的紙燈上,讓火把紙燈燒掉嚇嚇她,卻不想突然被人反手一打,燈油盡數灑在了我自己的紙燈上。火勢凸起,燒得迅猛。我一個沒拿住,便掉在地上被燒成了灰,隻留下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