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到鳳陽(2 / 2)

“各位,目的地到了。”

我們被他的吆喝聲叫醒,隔著車窗朝外看了看外麵的景致環境。

鳳陽在古代的時候,稱為淮夷之地。春秋時期,在臨淮鎮附近建立了鍾離子國,並築鍾離城。在秦皇統一中國後,正式設立鍾離縣為治臨淮關。之後,曆史變遷,帝王換代,總之在鳳陽這塊土地上,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故事和影響。

一是,這裏有著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二是這裏也曾是莊子和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三就帶著一點神話色彩,傳說這裏是八仙其中的藍采和成仙之地。總之,鳳陽縣城,算得上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的古城。

而我們要去的則是真正目的地是明皇陵。位於鳳陽縣城城南七公裏處。在來的途中,我們也借助於現在科技,也就是手機對明皇陵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明皇陵是朱元璋特意為父母還有三個哥哥三個嫂嫂兩個侄兒而修建,初建之時,占地約兩萬多畝,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始建,洪武十二年竣工,前後共用了十三年。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陵丘、石刻群等。但是,由於後來明朝衰敗,一是人為破壞,二是時間久遠,絕大多數的宮闕殿宇都成了廢棄遺址。但是,整體上的壯觀雄偉,即便是隔了數百年,如今遊客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得到。

我們讓司機截著我們去了城南,離明皇陵並不遠的地方,找了一家小旅館住下。這家小旅館所有房間加在一起,頂多隻有十五六間,也不知道寧玉是不是因為之前我們在南京的時候擠在狹小空間緣故,還是想要在美婦老板娘麵前顯露他的財勢,看了看房間環境還算勉強湊合,直接豪氣的對老板娘說把小旅館給包下了。

這可把老板娘給樂壞了,按理說我們雖然有十三個人,但是,旅館裏麵有幾間是單人間,除此之外卻也有雙人間,照我們人數來看,充其量六七間就夠了……

“這下你們滿意了吧,一人一間,夠你們住得舒舒服服。當然,你們兩個可以共用一間,哈哈。”

他指的當然是我和趙瑤瑤。其實在南京的時候我就有怨言,畢竟和趙瑤瑤分開了那麼久,再加上感情不錯,偏偏要分開住。要不是我怕他們說閑話什麼的,我早就想和趙瑤瑤搬到旁邊酒店旅館裏去住了。

寧玉這麼安排,還算他懂事。這一點得誇。

我們來到了鳳陽,而且離明皇陵並不遠。但是,眼下我們倒是並不急於立刻去明皇陵尋找什麼,而是將東西整理妥當之後,在附近吃了一些當地的風味小吃,填填肚子。

李青他們倒是有些心急,趁著吃東西的時候,還不時操著雲南口音的普通話向販賣小吃的老板打聽著什麼。一聽我們說話的口音,這些閱人無數的店主老板自然知道我們是外地遊客,於是乎,趁著不忙的時候,倒也和我們無聊閑扯了起來。

“真沒有想到,這朱元璋偏偏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最後竟然還會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哈哈,我怎麼也算是出處有根,但是,隻是可惜我沒有生在當年亂世,否則,說不一定我還能開創一代盛事呢。”

吳天原本就是想要套老板的話,畢竟他是當地人,多多少少也聽過一些有關朱元璋的傳聞。

見如此說,老板接道:“那可不一定。”

“咦,為什麼不一定?”

“你們知不知道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成為皇帝?”

“難道這裏麵還有說法不成?”

“這是當然。我從父輩那裏聽來的,據說當年朱元璋家裏窮得買米錢都沒有,辛酸艱難,最後連葬他父母的錢都出拿不出來。但是,偏偏他的命運正是由此而改變。”

“如何改變?”

“我們這裏當地人都知道這事。據傳這件事與朱元璋祖父有關,當年有一風水相師攜徒弟四處遊曆,巧的是有一天他們正好路過朱元璋祖父屋後,而當時朱元璋祖父正躺在那裏打盹曬太陽,風水相師無意之下看向他祖父所臥之地,掐指一算,於是便說有人死了葬在這裏,後世必然會出皇帝。朱元璋祖父早就因為他們過路的動靜吵醒,隻是不想搭理他們。相師的徒弟卻是不信,而後師父又說如果不信拿一節樹枝試試,不出數日,必定長葉生根。有一句話叫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後來朱元璋的祖父果真拿了一節樹枝插在了剛才自己睡過的地方。大概過了七八天,他真的見以枯枝發芽生葉,由此他便篤信了那位風水相師的說法。於是乎在他臨終之前,特意叮囑後人一定要將他葬在此處,果不其然,到了朱元璋這一代他還真的就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