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孫輩學書法 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1 / 2)

教孫輩學書法 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和諧家庭

祖孫同樂來練字

被訪者/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東方藝術院副院長葛俊生

葛俊生年輕時在部隊裏就喜歡書法,他是從寫隸書著手的。記得文革期間,市場上買不到字帖,指導員得知葛俊生喜歡書法,就送給他一本《趙鬆雪隸書千字文》。文革結束後,葛俊生買了很多楷書、行書字帖,利用業餘時間練習。轉業後,老葛擔任了老幹部局副局長,分管老幹部的文化活動,他積極參加書畫組的活動。因為在書法方麵造詣頗深,至今老葛還給老幹部們講課。

老葛的外孫女今年上小學三年級,老葛就引導她說:“女孩子要會琴棋書畫,你現在學了唱歌跳舞,也會畫畫了,來跟外公學一點書法好嗎?”外孫女看到外公的字寫得這麼漂亮,就答應拜外公為師了。

去年暑假,老葛先讓孩子練習寫基本的筆畫,就是橫、豎、撇、捺、點……從而掌握運筆的方法。因為掌握了基本筆畫的寫法,再把筆畫拚搭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漢字了。

練習筆畫,難免枯燥,外孫女也會暗暗調皮、偷個小懶,在自己手上、臉上故意弄上墨汁,就可以向外公請假去洗墨汁,少寫一會兒也好。看到孩子感到無聊了,老葛就會給孩子講書法方麵的故事,諸如:紹興有一座“題扇橋”,就和東晉的王羲之有關。據說,當年有一個中年婦女在橋邊賣扇子,卻沒人來買。王羲之看到了,就給她在幾把扇子上寫了字,那個婦女還不高興,心想,你這個人在我的扇子上亂畫什麼。哪裏曉得,路人看到了,紛紛圍上來購買扇子,因為書聖王羲之的字太值錢了。唐太宗李世民尤其喜歡王羲之的字,為了獲得他的墨寶,不惜開出一千兩黃金一個字的高價。外孫女聽了這個故事就會問:“誰是李世民?王羲之的字是怎樣的?”回答孩子的同時,正好向孩子傳授曆史文化知識。

葛俊生說:“我要讓孩子明白,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魂,一定要寫好字。況且,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而教孩子寫字,可以磨練他們的意誌。”外孫女練字時,一律站著、懸肘,一站就是40分鍾。老葛說:“通過我自己的經驗得到體會,坐著寫字沒氣勢,況且以後現場題字,都是站著一揮而就,寫大字就要站著,寫蠅頭小楷可以坐下來。多站站就不感覺累了,現在,再讓外孫女坐下來寫字,她反而不習慣了。”如今,外孫女發揮書法方麵的特長,負責了班級的板報工作。

通過教孩子學書法,老葛自己也獲得了莫大的樂趣,一來對書法藝術、傳統文化溫故而知新,二來,和外孫女更親近了,外孫女特別喜歡這位水平高、滿肚子“墨水”的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