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邊小村(1 / 3)

越國,青嶽山,青石村。

時值仲夏,天空碧藍如洗,數朵白雲緩緩飄浮。

嘰嘰……喳喳喳……

一群小鳥歡叫著,自村口山坡上飛了過去。

一名農家少年獨自坐在這裏,拿著本翻得起毛的書,封皮寫著《齊民要術》,麵對眼前這副美景視若無睹,正呆呆望著村口小路。

他約莫十三四歲年紀,生得黑黑瘦瘦,細胳膊細腿,樣貌也普普通通,若說唯一的亮點,就是他那與身體不相稱的大腦袋,頂著一蓬枯黃的頭發。此時淡淡陽光穿過雲朵,在他稚氣的麵容上投下一閃一閃的光亮,似乎在等什麼人,又似乎在想著心事。

忽然他放下書,從地上翻身爬起,拉開架勢一拳一腳練起了武藝。

瞧他嘴唇緊咬,麵色嚴肅的樣子,對這套拳極為重視,但他身子著實瘦弱,一拳打出去歪歪斜斜,呼哧帶喘,哪有點兒練武人的精氣神,隻練了十幾下就汗流浹背,累得癱倒在地。

“唉……不成啊!這隻是最普通的黑虎拳,村裏的少年都會,偏生我連這個都練不了。難道今生我就是一個廢物,任由那韓寶寶和石堅笑話麼?”他歎息一聲,眼望碧藍的天空,心中生出無限感傷。

這瘦弱少年名叫張石頭,他爹是村裏的石匠,跟同村的韓鐵匠和石獵戶並稱青石三寶,手藝在十裏八鄉都是數一數二的,平日裏三家沒少較勁,想要在手藝上分出個高低來。

比了十幾年沒分勝負,就在下一代上比,偏巧了,三家竟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一個兒子。

不知老天爺瞎了眼還是怎的,張石匠的兒子天生絕脈,體質孱弱不堪,險些兒夭折。

好不容易養大了,跟其餘兩家一比,簡直就是豆芽菜和小老虎之分,人家韓鐵匠和石獵戶的兒子生得壯壯實實,早就繼承了自家老子的手藝。

可張石頭種田掄不動鋤頭,石雕揮不動錘子,沒少被村裏人笑話,他爹一氣之下,幹脆讓兒子棄農學文,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定能勝過另外兩家。

這更招致了村民們的嘲笑,都說張老三家是烏雞的身子,卻有著鳳凰的心,太不自量力了,都等著看他家的笑話呢!

張石頭氣不過,就偷偷習練武藝,可是絕脈之體氣血受阻,就算最普通的黑虎拳他也練不好,實在讓他心生絕望。此時躺在山坡上,想起父親殷切的期望,想起自己的未來,還有村民們的閑言閑語,怔怔地發了好一會兒呆。

啾啾啾……喳喳……

一隻小鳥落到他身旁,歪著小腦袋好奇地看著他,還撲棱撲棱翅膀。

他猛醒過來,苦笑地搖搖頭,心想:“算了,我這身體天生如此,二伯讓我好好讀《齊民要術》,說讀好了會有大出息,我就該一心一意好好念書,方能給爹媽爭氣!”

想到這裏,趕忙收攝心神,捧起書本認真地大聲誦讀:“穀,稷也,名粟。穀者,五穀之總名,非指謂粟也。然今人專以稷為穀,望俗名之耳……”

這是一本有關種田的書,非常難懂,不過二伯卻堅持讓他讀。

說起二伯,他可是張家最有出息的一人,早年不肯種田,去了城裏發展,現在是某商行管事,識文斷字還頗有見識,石頭的大名兒“張地”就是他給取的,取義腳踏實地。因此石頭很喜歡這個二伯,喜歡他送來的書,每一本都翻得爛熟,也不肯放手;還喜歡他擺龍門陣,講述走南闖北的奇聞異事,往往把石頭聽得如癡如醉,講到天明也不困。

盡管有些疑惑,不知讀這本難懂的種田書有啥用處,但二伯講的每一句話,石頭都很信服,所以近一個月來,便一直翻來覆去地讀著這本書。在他小小心靈裏,把書念好了,將來走出小村子,去看一看外麵的世界,成為和二伯一樣有本事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