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研探索
作者:常金會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的難點上難以有所突破,很難消除學生學習的障礙,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就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方法、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製。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可以分解教學難點,模擬動畫,做到化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化遠古為眼前,最終達到化難為易,從而便於學生自主理解、記憶和掌握的目的。
隨著教育現代化工程的實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已以獨特的優勢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公認,特別是一些與先進的教育觀念和先進的科技成果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技術,能更快地把學生送到學科知識的前沿,拓寬了學習的時空觀,極大地彌補了學生個人心智方麵的局限性。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積極探索如何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下麵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力。
教育信息技術的參與,在沒有改變教學過程實質的同時,卻改變了整個教育過程的模式,改變了教學過程的組織序列,改變了分析和處理教學問題的思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導入新課時,最多的是老師精心準備一段開場白麵已。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校網絡資源優勢,創建了導入新課的新型教學模式,如學習《桂林山水》,《開國大典》《隻有一個地球》《長征》《鳥的天堂》《第一場雪》等大部分課文中。我在講述課文之前,先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回家上網查閱有關視頻文件、圖片等資料。導入新課時,又先讓運用信息技術瀏覽和觀看有關課文的視頻文件、圖片等資料,讓學生如同置身於有關事物的環境之中,通過真實的景象真正體會課文內容的意境後,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課文。這樣改變了傳統的導入新課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多媒體集畫麵,色彩,音樂緊密結合起來的優勢,不但可以使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形式地多樣。老師既“導”得有聲有色,學生也“入”得意興盎然。師生緊密配合,課堂呈現出新的活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全麵性、形象性和多功能性,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生動而形象的演示使學生見得多、識得廣,眼、耳、手、腦並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這些都是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在上“長江”一節課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就取得了較好效果。在一曲雄壯動聽的“長江之歌”的襯托下,先後演播《話說長江》的錄像選段:源頭白皚皚的雪山,上遊急流直下的峽穀,中遊三峽大壩合攏時的場麵,下遊波瀾壯闊的江水等等。給學生的聽、視覺帶來震撼,使學生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我國勞動人民的勇敢智慧所感染,既加深了對長江概貌的了解,還產生了一股蕩氣回腸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求知欲。課雖然結束了,但大家想對長江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並沒有結束。課後,有的學生想借錄像帶回家看,有的請教師推薦有關長江知識的課外讀物,有的還產生了暢遊長江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