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2 / 2)

提問5:你現在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有力物體必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將會停止。這個觀點對嗎?你現在能描述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嗎?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這樣的提問很有效。教師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學生“運動與力”的關係,而是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後通過提問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梁,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采用搭橋策略進行有效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這比我們自己從嘴裏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

三、以問引問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於此。這裏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下麵是教師a利用科學探究法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的教學片段。在初中我們知道,當一部分導體在閉合電路中做切割磁感線時,就能夠產生感應電流,今天同學們親自研究一下。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沒有另外的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方法呢?

請大家選用桌上的實驗器材,兩個同學一組,共同探究利用磁場怎樣才能產生電流,將你們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

接著讓學生進入探究階段,學生探究完畢後收集記錄表,挑選幾張有代表性的記錄表,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現象,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探究過程,但許多學生因為不會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下結論,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寫在記錄表中,並不是自己探究的結果。也有一部分學生由於時間不夠來不及研究,所以沒有完成記錄表。這種教學生成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不難看出,教師a把課本上的課堂演示實驗改成隨堂探究實驗,在課堂上重視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注重結論的獲得與描述,這是一大亮點,但卻沒有提出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具體探究,忽視了誘發學生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實驗中就會缺乏問題意識,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於“問”,而更重要是在於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