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要做到以“一棵樹”為平台,抓好“四個一”工程建設,以充分發揮林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作用。
(一)管好“一棵樹”。 從保護每一棵樹開始,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建立和完善嚴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式,防止亂砍濫伐林木和非法侵占林地,做好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的防治工作,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生態功能,有效改善新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一是通過建設國家重點公益林、省級、市級地方公益林,到2007年我縣國家及省級公益林麵積將達到250萬畝,生態補償金達1250萬元,同時建設一定規模的縣級公益林,使各類生態公益林麵積達到300萬畝;二是建設塞罕壩機械林場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園、林業生態科技園以及以生態示範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各類生態自然保護小區;三是加大對古樹名木、珍稀樹種的掛牌保護力度,禁止大樹出縣。
(二)造好“一片林”。按照我縣林業“十一五”規劃目標,要以林業產業製度的改革為契機,利用林業工程項目引進民營及企業公司資本,加大對宜林荒山荒地和低產低效林的改造和公路幹線兩側綠色通道建設,大力營造以殼鬥科為主的速生闊葉等生態林;引導林農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木本藥材產業、高效油茶產業、毛竹產業以及高效特色果業等具有修水特色的高產、高效林業。通過3-5年努力,做成一定規模,產生一定效益,富裕一方農民,形成一方特色,提升我縣森林質量,促進林業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興林富民目標。
(三)栽活“一院樹”。根據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我市加快平原綠化工作,進一步加快我縣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資源的開發利用,造林綠化,把“四旁”綠化與深入開農村義務植樹運動相結合,要將農村義務植樹作為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力爭2-3年內,每個農村人口至少完成10棵樹的“四旁”綠化任務;利用“四旁”資源營造楓香、楊樹、榿木、桂花等;采取個人、集體和企業造林相結合,促進造林成活率的提高,使我縣“四旁”綠化的景觀效應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兼顧,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具有修水特色的田園風光。
(四)建好一支隊伍。
林業部門將進一步深化林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改革、打造一支精幹、高效的幹部隊伍,全麵落實各項服務職能,夯實林業在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中的基礎地位,加強林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建好產業示範基地,做強做優修水林業品牌,確保林業服務職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充分發揮。
通過“四個一”工程建設,落實我縣新農村建設對林業工作的具體要求,同時借助新農村建設這一難得的發展平台,推進我縣林業既快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