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路徑
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看,中原經濟區的比較優勢賦予區域經濟競爭力及其發展以獨特性,並影響著區域創新活動的開展,因此具有極大的意義。然而競爭優勢相對於比較優勢更為重要,主要是因為它根據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趨勢,突出了區域內生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應該以比較優勢的獨特性為基礎,以競爭優勢為主導,實現兩者有機結合。同時,要突出地區的品牌特色和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提升特色產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具體路徑是:
1、增強產業集聚的競爭優勢。
產業經濟是區域經濟的主體和重點,對要素功能的整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產業集聚對區域核心競爭力的作用體現在整體效應形成的競爭優勢。培育和提升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應加強產業集聚區科學規劃,促進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創新型、開放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等產業集聚區創建。
積極推進經開區和高新區、鞏義市產業集聚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爭取更多的產業集聚區進入國家和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積極推進鄭州百萬輛汽車生產基地和汽車城、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新型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千億級食品工業基地等重大產業基地建設,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強力產業支撐。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強與中原集聚區其他城市的產業對接與合作。發揮鄭州在中原經濟區“米”字型重點開發帶中心的區位優勢,推進鄭(州 )汴(開封)一體化發展,加快鄭汴新區發展,建設鄭(州)洛(陽)工業走廊,加強鄭州與洛陽、新鄉、許昌、焦作等毗鄰城市的產業對接和融合發展 ,增強引領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能力。
2、構建區域創新分層發展模式。
《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區域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而區域創新模式是區域創新因素相互作用進而推動區域發展的過程。培育中原經濟區核心競爭力,需要構建區域創新分層發展模式,即“以科技創新為主線,以科技人才為創新依托,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創新功能。”
(1)完善科技人才開發與管理機製。
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資源,是現代經濟發展中最有價值的資本。科技人才在知識經濟時代已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在科技創新的整個過程中,科學技術是核心,科技人才是關鍵,而其他生產性資源都要受到科技人才的支配,這一特征在當今社會經濟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這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其實質是科技人才的競爭。
建設中原經濟區,必須充分認識人才的重要性,實施科技人才強區戰略。實施科技人才開發戰略,關鍵是要培養、吸引和用好科技人才,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建立海外留學人才來豫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河南省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實施方案》、《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計劃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形成完善的科技人才開發與管理機製,包括育才機製、引才機製、用才機製、激勵機製、開發機製與市場配置機製等。
(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育企業創新主體,選擇一批重點、龍頭企業作為培育對象,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技自主創新工程,鼓勵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業發展能力;推動企業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創新;鼓勵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積極麵向市場需求、麵向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引導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針對產業需求的應用開發研究和成果轉化。著力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引導社會資源和創新要素向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集聚,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形成一批依靠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示範企業,通過示範企業的引領和帶動,激發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